由“制作收据”一课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思考
2019-04-09陈名剑
陈名剑
【摘 要】新课标增设了“综合与实践”这一新学习内容与形式,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逐步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性;数学经验
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研读可知,新课程标准提出“基于问题、注重综合”的要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调动已有的经验,分析、解决问题,这能够为未来的数学活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树立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支点。下面,我以“制作收据”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涵与现状
1.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涵
作为一个新的内容领域,“综合实践课”突出数学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更注重数学的现实意义及与已有经验的整合应用。综合实践课具有明显的活动属性,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课的核心价值指向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转变为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经历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积累一定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
2.本地区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现状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和推广,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突破数学教学的必然。纵观现行的各版本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节综合实践课题材,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策略
1.分析教学背景,做好课前调研
对教学背景的分析,不仅需要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核心数学概念与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罗列知识点),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学习经验、思维历程(尤其是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实证调研,不能主观判断,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可操作性,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心理体验”及三维目标的落实。
例如,我根据小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内容,自主设计的一个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制作收据”,通过研读教材便可确定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人民币,并了解包括小数在内的简单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课内知识与实际情境融合并提炼升华的优秀素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不能仅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性来论断,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一个过程性的实证调研来达成。
2.创设经验情境,提出有效问题
设置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合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收集、调查、总结的方法,在于培养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探究能力。而平时的数学教学,大多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的数学学习材料或是课本的数学情境,这对综合实践课而言,缺乏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性,未能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也失去了活动的实践性,我们要使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解决问题所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让学生领略到了学好数学的益处,进而真正地喜爱数学。
3.加强小组合作,充分自主探究
一堂完美的数学课,离不开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社会上,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用到课堂中去,应回归生活”的理念。如此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方法的同时,去体验和感受探究学习的妙处,在倾听与思考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找到更完美的活动方案。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进而提高自身的素养。
4.积累活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這一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对数学综合实践课评价机制的思考
评价一节数学课优秀与否,有很多评价机制,例如,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数学综合实践课,并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并简单地加以应用。所以,对于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更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发展性评价,我认为应切合《新课程标准》中“更关注学生参与综合与实践全过程,以及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元的,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这一标准,因此,在“制作收据”一课中,可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互评。当然,在未来的教学探究中,还可以由家长参与,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相关人士参与评价,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中,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