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真情实感学会选材、用材
2019-04-09王义鸾
王义鸾
记叙文写作,选材是否真实典型是决定作文优劣的关键,但我们的学生,除了家校两点一线的学习及各种课外培训之外,大多数剩下的就是电子产品娱乐的陪伴了。学生无法扩展生活的外延,写作当然也只能是闭门造车了。所以,学生的作文选材往往千篇一律,大多都是重复着雨夜送伞,夜里照顾生病的自己,父母深夜端牛奶的故事。不仅内容简单,主题肤浅,而且缺乏真情实感。而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都知道只有基于真实学情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只有立足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真正优秀的作文。
一、饮水思源,留心观察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叶老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可见,要写作真情实感的作文,首先须做一个会生活的有心人,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捕捉生活中动人心弦的事件。课标本来就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果留心观察,上学路上,街坊邻里,假期旅行,班级校内,生活体验无处不在,所以不可错过生活中那些小人小事,挖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动人场景增强生活体验,拓宽写作素材的广度,这样我们的写作才不会捉襟见肘。
例如:写作训练《___就是风景》,很多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学生只是单纯写风景,如:《明月就是风景》《桃花就是风景》,或者拟题假大空《人生就是风景》《成长就是风景》。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应关注生活中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风景,或者关注身边的生活小事,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令人感动、使人向善的正能量事件来作为风景来写;也可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写不被别人看好的一道风景。唯有这样不脱离生活,触动人心的素材才能打动别人。而学生的一篇作文《你的背影就是风景》,它抓住生活中父亲辛劳的背影饱含真情叙写,自然而然就脱颖而出了,因为这就是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佳作。
二、金淘沙拣,精心选择材料
要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生活气息的作文,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精心选择材料。不能因为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材料表现主题。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骼,材料就是血肉。因此,要想文章丰富饱满,有血有肉,就离不开对材料的精心选择与表达。
如:本学期初刚开始进行的作文训练——《越来越———— 的我》中,部分学生不懂得选择生活中有情感的材料来表现,而是通篇抒发感慨和随想,导致内容空泛。《做了一回最好的我》选材太过陈旧,写为父母过生日,帮助乞丐,帮助迷路的小孩,在公交车上帮助出钱等,甚至有的材料夸大其词,一看很假。于是,我引导他们如何选择材料:选材不要随波逐流,趋之若鹜,应做好筛选,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拿手的素材,选择内容独特新颖、让人耳目一新的素材。手法上可化大为小,缩小范围,可以小见大,深化主题,可独辟蹊径,精心选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学生对选材,选真情实感的材料也就得心应手了。在以“密码”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学生选材精彩丰富:《电脑密码猜猜猜》《我的幸福密码》《成长的密码》《智破密码》《我的密码日记本》《我与父亲之间的密码》等等。且这些作文情感真挚,动人心弦。因此这样引导学生去发现、选择素材,学生的作文还会味同嚼蜡,没有情感吗?
三、明察秋毫,巧妙捕捉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某些细微的极致行动及景物片段等做具体细腻的描写。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学生真情实感的缺乏,就是源于没有捕捉生活细节,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在描写中找出动情处,抓住触发点,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表现情感,透视人物心理。
当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事例、描寫空洞抽象、平淡单薄时,不妨抓住细节来见真情,选取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来表现大主旨,如:《你是最美的风景》中学生这样写道:“在桃花的映衬下,您显得如此可爱,配上一个老土的剪刀手,绽开笑颜,画面是那样的动人。一张张爱笑的照片存留在相机中,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看着您认真地在房间整理着被子,背影略微驼背,却在一丝不苟的整理着房间,叠的整整齐齐的被子,四角平躺,连枕头也安静地躺在两旁。阳光照射在您瘦小的身躯上,如镀上一层金沙那样耀眼。”这样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毕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学生害怕写作,主要就是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悟。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流露真情,真正做到写作立足真情实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使作文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戴银.寻梦:向写作更深处漫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3-20
[2]李丽.让“读写”相得益彰[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1-01
[3]洪美秀.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