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读”策略研究
2019-04-09王杨平
王杨平
【摘 要】“创读”,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多元解读语言文本,从容把握课堂节奏,巧妙整合教学资源,积极面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意外”,智慧地引导学生在“山重水复”的情境中体会“柳暗花明”的惊喜,从而使学生获得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读;体验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循规蹈矩”,直指中考
因为中考,不少教师在“为了学生的前途”这一美好的愿望指引下,剥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只留下冰冷的工具性。
(二)“一路狂奔”,面面俱到
语文课堂的特点往往为课堂节奏快、课堂容量大。只要是中考的考点,教师则不惜将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接受,课堂气氛往往呈现出老师忙碌、学生茫然的状态。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读”能力培养
(一)阅读的审美力
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还是情节安排、细节点缀,无不渗透了作者的审美体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创造性、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的审美力。
(二)生活的观察力
语文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从生活汲取营养,借鉴生活中的表达方式、流行元素表达语文、展示语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
(三)资源的整合力
信息时代,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阅读为支点,鼓励学生有方向地阅读、删选、整合信息,以思维导读的形式,形散而神不散地提高学生资源的整合能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创读”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创读”是通过营造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教学文本,为语文课堂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为流畅、丰富。
(一)“旁逸斜出”——多元解读语言文本
“如果鲁迅有朋友圈,他一定是怼天怼地的‘怼王。”“肯定会吐槽阿长逼他吃福橘。他去日本留学,估计会发樱花和富士山的照片。”“长妈妈好不容易找来的山海经,鲁迅肯定会发朋友圈感谢的。”
最近,杭州高新实验学校一位语文老师的作业《如果鲁迅先生有朋友圈》火了,他通过让孩子们发“朋友圈”的方式,智慧地引导孩子阅读《朝花夕拾》,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独特解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名著的距离。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接近尾声时,经过对陈元方“痛斥父友”“入门不顾”行为的多角度分析后,我继续抛出问题:七岁的王戎为何不吃路边的李子?十歲的孔文举面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面对的?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一鸣惊人的?肆意酣畅的“竹林七贤”是如何生活的?
由此可见,创读,就是鼓励学生“旁逸斜出”,创造条件让学生“旁逸斜出”,让学生在语文“文本的郊野”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广博的知识。
(二)“顾盼生辉”——从容把握课堂节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汇聚、融合,形成新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理解愚公的形象与精神,我故意不入主题,让学生分析愚公取得成功的条件,并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或文字或图片或图文并茂,不拘形式。
(三)“珠联璧合”——巧妙地整合教学资源
我们常常关注文本、关注中考考点,却忽略了最能发挥学生“创读”智慧的载体。本学期,我进行了“创读生活”系列作文教学,以期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1.我为音乐痴狂
收集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流行歌曲,和学生一起欣赏歌词,充分挖掘歌词中的文学元素,比如:范玮琪《最初的梦想》: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拟人)
让学生尝试着“记”歌词,是记录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歌词。
2.优秀广告词欣赏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广告,并推荐自己特别喜欢的广告,跟学生一起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其与作文的共同之处,从使学生而获得写作素材或写作灵感。有一个卖服装的店名是“衣拉客”,这个店名使用了一个国家名的谐音,又意在由精美时尚的衣服来拉客人,可谓妙不可言。
3.与影视一起走过的日子
《朗读者》堪称作文范本,朗读者每一期的开场语都如此的唯美,直达人心,每期的主题词都非常经典,清新不落俗套,非常正能量!
第一期节目的开场白: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欣赏完第一期的开场白,让学生练笔:第三期《朗读者》的主题词是“选择”,仿照示例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之后看完一期练一次,一直练到第八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知识的文化性、情境性和价值性越来越被推崇,语文课堂教学将成为师生通过对话,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仅能够被发现,而且应该被生产、被创造。鼓励、引导学生“创读”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年11月
[2]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熊生贵,刘从华.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杨启亮.教学论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