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电子烟专利技术分析

2019-04-09洪群业刘亚丽郑新章邱纪青王金棒汪志波张仕华郑雪聪

烟草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雾化器专利申请雾化

洪群业,郑 路*,刘亚丽,郑新章,邱纪青,王金棒,汪志波,张仕华,郑雪聪,李 枚

1.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 号 450001

2. 河南新桥烟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 号 450001

随着全球控烟力度的持续增大,新型烟草制品以其可降低有害成分释放量的优势逐渐成为烟草制品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研发热点,尤其是电子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新型烟草制品的热点之一,已有相关文献对其专利进行了分析报道[1]。电子烟是通过电子加热手段向呼吸系统传送烟碱(尼古丁)的电子装置[2],通常由雾化系统、电源系统、检测与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为使我国烟草行业相关科技人员准确把握电子烟的研发现状,研判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有关电子烟的专利进行了检索统计,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1985—2017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8 083 件电子烟中国专利。其中,发明1 789 件,实用新型3 258 件,外观设计3 036 件。

1.2 数据获取方法

本研究中检索的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http://www.pss-system.gov.cn)和德温特(Derwent)专利数据库。数据检索策略包括国际专利分类法检索,以及采用相关关键词对专利标题、摘要、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全文等字段进行检索。电子烟专利分类主要分布在IPC 的A24 大类(烟草、雪茄烟、纸烟、吸烟者用品)中,涉及的关键词包括电子烟、电子香烟、电子卷烟、雾化器、雾化装置、烟弹、烟液、烟油、烟膏、蒸汽烟等。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筛选处理。

1.3 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对涉及专利的著录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申请年份、专利申请人等字段的数值、数量统计,实现对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的分析;对涉及的具体专利进行全面的技术剖析,并按照专利涉及的技术点、技术措施及其达到的技术效果进行深度标引,实现技术功效统计分析;另外,为了科学、系统、深入地分析电子烟专利,采用被引频次和同族专利数量两项文献计量学指标作为专利技术分析对象的选择依据[3-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专利统计分析

2.1.1 专利申请趋势

电子烟专利申请数量的年份分布如图1 所示。可以看出,1985—1993 年无电子烟专利申请。1994—2010 年,每年的电子烟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专利申请处于起步阶段。数据统计表明,在这17 年里的电子烟专利总数仅有223 件,韩力、华健、北京格林世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等是主要专利申请人。从2011 年开始,电子烟专利越过了平稳增长阶段,迅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尤其在2012—2015 年的4 年时间里,电子烟专利申请总数达到了7 643 件,占电子烟专利总数的94.6%。由于发明专利从申请到公开通常需要18 个月的时间,因此2016 和2017 年申请的发明专利在检索截止日之前并未完全公开,图1中所统计的2016 和2017 年的专利申请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预计其专利申请的增长趋势在2017 年仍将持续。

图1 1994—2017 年电子烟专利申请数量的年份分布Fig.1 Annual numbers of patent applications from 1994 to 2017

2.1.2 专利申请人分布

电子烟专利申请人的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申请人(专利数量10 件以上)及其申请专利数量如表2 所示。

由表1 和表2 可知:①以南方电子烟生产厂家为代表的国内其他单位和以刘秋明为代表的个人是电子烟专利技术研发的主体,国外烟草公司专利申请量占比2.1%,数量占比较小。②近年来,尤其是2014 年以后,国内烟草行业在电子烟专利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数量占比仅为8.6%,其中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利数量较多。③专利总量最多的申请人是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在发明专利数量方面,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量最多。

表1 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Tab.1 Statistics of applicant types (件)

表2 专利申请人及其专利数量(50 件以上)Tab.2 Statistics of applicants with more than 50 patents (件)

2.2 专利技术分析

针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8 083 件电子烟专利,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检索了其专利法律状态数据,确定法律状态为公开或授权的有效专利6 556 件,结合从德温特数据库中检索的被引频次、同族专利数量2 项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选择1 238 件电子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作为专利技术分析对象。

2.2.1 总体分析

根据电子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功能,电子烟的专利技术分支主要包括:雾化原理、总体设计、烟嘴、雾化器、烟弹、电源系统、测控技术、辅助功能、配套组件、烟油配方及添加剂、总体工艺设备共11 个方面。通过分析相关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并对其技术点进行归纳统计,如图2 所示。

图2 专利技术点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technology branches of patents

从技术措施角度分析,针对电子烟的技术改进措施涉及雾化原理、总体设计、雾化器、电源系统、烟嘴、烟弹、测控技术、烟油配方及添加剂、辅助功能、总体工艺设备、配套组件共11 个方面。数据统计表明,技术改进措施主要集中在雾化器方面,专利数量占40.3%。其次是烟油配方及添加剂,专利数量占16.7%。然后是雾化原理和测控技术,专利数量分别占11.2%和8.2%。

从功能效果角度分析,针对电子烟进行技术改进所实现的功能效果包括提高感官质量、提高安全性、使用携带方便、提高雾化效果(主要指的是提高烟雾量和雾化速度、减小雾化颗粒大小)、延长产品寿命、医疗保健功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有害成分、提高生产效率、丰富产品功能、节约电能、提高智能化水平、降低使用成本、清洁环保、提高测控性能、改善充电效果共16 个方面;数据统计表明,技术改进所实现的功能效果主要集中在提高感官质量,专利数量占26.7%。其次是提高安全性,专利数量占22.8%。然后是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便携性、提高雾化效果、延长产品寿命,专利数量分别占11.0%、10.5%、7.4%。

从实现的功能效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提高感官质量,优先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改进配方或添加剂,其次是改进雾化器;提高安全性,优先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改进雾化器,其次是改进雾化原理;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便携性,优先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改进雾化器,其次是改进配套组件;提高雾化效果,优先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改进雾化器,其次是改进雾化原理;延长产品寿命,优先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改进雾化器,其次是改进雾化原理。

从研发重点和专利布局角度分析,鉴于改进雾化器和烟油配方及添加剂方面的专利数量,以及提高感官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专利数量所占比例较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综上信息可以判断:通过改进雾化器和烟油配方及添加剂来提高感官质量,通过改进雾化器和测控技术来提高安全性,通过改进雾化器和配套组件来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便携性,通过改进雾化器和雾化原理来提高雾化效果等方面,是电子烟专利技术的研发热点和布局重点。

从关键技术角度分析,上述专利所涉及的电子烟关键技术涵盖了雾化器结构及原理、烟油配方及添加剂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

2.2.2 雾化器结构

雾化器是电子烟中的核心组件,主要由雾化(加热)组件、导液、储液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组成。目前大多数电子烟采用电阻加热雾化器,该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专利布局比较完善。雾化器结构相关专利主要解决雾化器的安全性、感官质量、雾化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在提高雾化器的安全性方面,主要涉及防止烟油渗漏、干烧等问题。在雾化器中采用有机棉质材质、较高硬度的塑胶、硅胶、金属或陶瓷材质替代玻璃纤维,防止吸入玻璃纤维对人体造成的伤害[6],采用无纺布、木浆纤维、化学纤维或聚乙烯醇等非玻璃纤维的耐高温纤维材料制作供液部件,同时实现储存烟油及支撑固定电热丝功能,提高电子烟安全性[7]。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元件替代现有的纤维绳,避免发热丝干烧,有效防止漏油[8]。通过增设防漏机构或开关,防止烟油渗漏。通过在雾化器内设置可旋转的阻液开关,控制烟油与雾化元件的接触,有效防止烟油泄漏[9]。采用单向阀门结构,防止对电子烟吹气造成的漏液、短路问题[10]。通过改进雾化腔内进气、注液结构,防止漏液,提高安全性。回流气流雾化器采用顶部进气、顶部出气的方式,气流内部循环,上部注油后盖顶部螺纹时,其内部大气压力会把烟油经过顶部进气的方式向上压,从而杜绝底部漏油和二次注油漏油的风险[11]。采用侧面进气结构,避免了烟油延通孔向下滴落,有效解决底部进气孔沉积烟油或漏油的问题[12]。

在提高感官质量及雾化效果方面,在雾化器中采用内部加热、环绕加热、纠缠加热等不同的加热接触方式,提高雾化效果。早期的电阻加热雾化是采用内部中心加热方式,韩力的核心专利之一[13],就采用这种方式。该专利将厚度在0.5~5.0 mm之间的雾化芯组件中的液体渗透件直接套于电加热体上,当电加热体加热时使液体渗透件中的烟油达到沸点而汽化,汽化的液滴更小更均匀,直径可达0.04~0.80 μm,在分散度和外观上更接近真实的卷烟烟雾,使用者在口感上更易接受,而且更容易到达肺泡而便于吸收;同时,电加热体及储液部件有相连通的通孔和通道,雾化大液滴在气流的推动下吸附于储液部件,使吸入的烟雾更符合吸烟者的口感。在该专利的另一方案中,将雾化芯组件套于储液部件的通道内,使液体渗透件直接与储液部件相接触,烟液的渗透传导更加充分快速,烟雾雾化更充足,节省了空间,减小了整个雾化电子烟的体积。韩力的这件专利被引用次数高达122 次,在其方案上进行改进的专利数量众多,具有很大的技术影响力。该专利历经两次无效宣告请求,均告失败,目前仍然维持有效。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则采用加热体环绕导液件加热的结构,实现了外部加热,优化了雾化过程,提高了雾化效果[14-15];另外比较常用的是采用加热体与导液体互相缠绕的方式进行全面接触加热,如将电热丝缠绕在玻璃纤维丝上,对玻璃纤维丝内的烟油进行高效雾化,解决现有电子烟烟雾量小的问题[16],将加热元件和导液毛细管主体彼此缠绕,提高了雾化效果[17]。通过增大加热元件与导液元件的表面接触面积,提高雾化效果。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设计了多种平面、片状、板状加热元件,增加了加热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使烟油雾化更均匀,提高了雾化效果,改善了感官质量[18-20]。奥驰亚客户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颗粒状、网状、泡沫状电阻发热材料,利用毛细原理吸取烟油,从而扩大加热面积,提高雾化效果[21-22]。通过采用纳米材料、PTC 材料、陶瓷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新型电阻材料,提高加热雾化效果。传统电阻加热雾化方案是接触加热,加热效率尚未发挥到最大程度。利用纳米电阻材料作为加热元件,其加热器采用了微纳米管束电阻,或纳米级微孔道丝网式电阻,这些加热材料中内部流通空间尺寸极小,可在加热腔内形成纳米级液体烟碱流体,实现了烟油在纳米尺度超精细空间的加热雾化,使用者在抽吸过程中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23]。将多个导电颗粒作为加热元件,气溶胶基质与导电颗粒的表面接触,通电后的导电颗粒的热量可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均匀稳定加热,提高了导电颗粒对气溶胶基质的加热效率[24]。将纳米钛金属发热材料膜包裹在陶瓷座的外侧,发热面积大,雾化能力强[25]。PTC 加热材料在设定工作温度(即居里温度)附近具有恒温加热的特性,发热快、无明火、热转换率高、受电源电压影响小、自然寿命长,在雾化器中采用专门定制的特定工作温度特性的PTC 发热体,其工作温度与某一规格、品种的电子烟油的气化发烟温度相适应,具有发热快、热转换率高、自然寿命长等优点[26]。双面陶瓷发热体,升温速率快,温度分布均匀,且两面的电阻值差异小,解决了因两面升温速率和温度不一致而造成的曲翘甚至发生断裂的问题[27]。采用碳纤维加热体作为加热元件,因其不与烟油直接接触,解决了烟油在发热体上烧结粘附等问题,热量利用效率高,烟油雾化效果好[28]。采用多发热丝、多雾化芯、多雾化片等多个雾化组件,提高雾化效果,丰富电子烟口味。采用双雾化器结构,提高了烟油雾化速率和烟雾量[29]。在电子烟中采用两个或多个雾化组件,同轴、串联、并联设置,每个雾化组件均可独立替换使用,使用者可自行选择不同数量的雾化组件,以达到调节烟雾量及口味的效果,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30-32]。采用香味和烟碱两级雾化器,可生成两种不同粒度气雾,第一雾化器产生香味气雾,第二雾化器产生含烟碱气雾,较好满足了消费者需求[33]。

2.2.3 雾化原理

目前市场主流雾化器采用电阻加热烟油的方式,存在发热丝过热导致的烟油异味、碳化、热解等问题,且功耗较大。为此,一些专利采用其他方式对烟油进行雾化,试图解决上述问题。这些雾化方式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加热雾化、超声振动雾化、激光加热雾化、喷射雾化、随振雾化、离心雾化、声表面波雾化等。

在电磁感应加热雾化方面,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设计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加热装置,其内部配置了扁平螺旋感应线圈,抽吸时,控制元件使感应线圈生成振荡磁场,感应元件因电磁感应产生涡流而发热,加热发烟基质形成烟气,该装置扩大了加热面积,提高了雾化效果,避免了加热元件与烟油的直接接触,使用更加清洁[34-35]。电磁感应加热电子烟,在烟具内设置了电磁感应线圈,在一次性烟弹内密封设置了涡流发热金属元件和烟油,避免了结焦,改善了电子烟的抽吸口感[36]。在雾化器的金属加热管外包裹了隔热层,隔热层外缠绕了电磁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实现整体面加热,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避免了加热点过于集中造成的干烧现象[37]。

在激光加热雾化方面,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射至能量聚集点,使聚集点处的烟液雾化,产生气溶胶,不仅提高了雾化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耗电量,与采用发热丝进行雾化相比,耗电量降低了40%左右[38]。激光热源雾化的电子烟,通过激光发生模块产生激光,并可调整加热器的温度,实现雾化速率的调节[39]。采用激光器作为热源,将光能聚集到集热罩锥端,使导油绳上的烟油直接气化形成烟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40]。

在超声雾化方面,韩力最早发明的电子烟采用了超声雾化方式,并辅以电阻加热雾化,可模拟传统吸烟方式和效果[41-42],但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功耗较高,气溶胶粒径不易控制,抽吸体验较差。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超声雾化电子烟,通过压电陶瓷产生的超声波振动雾化烟油,通过雾化片、导液、储油片、进气口等元件的材料、结构设计改进及创新,解决了超声雾化器存在的误吸烟油、干烧、漏油等安全性问题,改善了吸烟口感[43-44],另外通过双超声雾化、超声加热组合雾化等方式,减小了气溶胶粒径,提高了超声雾化效果[45-46]。

在喷射雾化方面,主要通过压力驱动液体喷射的方式产生雾化液滴,以模拟传统卷烟的抽吸感觉,提高感官质量。通过驱动制动器使填充有香味液体的腔室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使喷头以流体喷射方式(类似喷墨方式)喷出香味液体[47]。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雾化芯片的电子烟,采用主动式压力驱动导油方式和微喷孔阵列,实现定向定量导油和雾化,精确控制雾化量和气溶胶粒径,改善了感官品质[48]。

在振动雾化方面,主要采用随振型高速机械振动雾化装置,提高雾化效果。电子烟随振型雾化器(包括滴油型、储油型),利用磁悬浮振动器高速旋转(高于30 000 次/min),实现振动器的高频振动并带动随振型雾化器中的多孔振动件(储油式雾化器)或振动膜片(滴油式雾化器)发生振动,从而将烟油碎裂为微小液滴,避免了普通加热雾化造成的干烧、分解变质、烟油渗漏等安全问题,提高了雾化效果和安全性[49-50]。

在离心雾化方面,磁悬浮离心雾化电子烟,通过低功耗磁悬浮转子高速旋转,实现烟油的离心雾化和烟雾驱动喷出,避免了电阻加热雾化电子烟因高温造成的干烧、糊芯、产生潜在有害物质、致香成分高温分解以及抽吸品质下降等问题,提高了安全性[51]。

在声表面波雾化方面,滴油型声表面波雾化器,通过逆压电效应在基片内激发相应的弹性声场,将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形成与外加信号同频率并沿基片表面传播的声表面波,对位于声表面波传播路径上的烟油液滴进行雾化形成气溶胶,结构简单,并可定量控制烟油雾化量,保证了感官一致性,改善了用户体验[52]。

2.2.4 烟油配方及添加剂技术

烟油配方及添加剂相关专利,主要通过在烟油中添加烟草提取物、非烟草植物提取物、酒类和多种溶剂、研发中式卷烟风格烟油等手段,解决电子烟抽吸的甜腻感问题,使烟气感官更接近传统卷烟,实现口味多样化。

在烟草提取物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研发烟草提取物提取方法并应用到烟油配方设计中,使电子烟抽吸口感更接近卷烟。利用溶剂捕集加热碱处理过的烟草气相物,获得烟草香味成分[53]。研发烟草提取物提取方法并应用到烟油配方设计中,使电子烟抽吸口感更接近卷烟。这些提取物包括各种香型的烟叶、烟花蕾,各种制丝原料如烟丝、烟梗,各种烟草废弃物料如烟末、烟杈等,既赋予了烟油传统烟草的口味,也充分利用了烟草资源。将烟叶浸膏的热裂解处理产物作为烟油添加剂使用[54],将烟末、烟丝加热干馏得到的烟草致香物添加于烟油,均可使电子烟的口感接近传统卷烟[55]。从烟叶大田打顶时废弃的烟花、烟杈中提取烟花精油,并以此设计烟油配方,使其抽吸时具有传统烤烟特征风格[56]。制备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的提取物作为电子烟烟油,将烟草粉末涂布到烟油吸附材料上,以此增加电子烟的特殊风味[57]。

在非烟草植物提取物、酒类的应用方面,主要利用水果、中草药、茶等非烟草植物以及酒类作为原料,研发非烟草口味烟油配方,提供多种口味烟油,满足用户需求。将各种香型的酒类加入到烟油中,制备了酒香型、国酒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等不同口味的烟油[58-60]。将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普洱茶等各种茶叶的提取物添加到烟油中,制备各种茶香烟油[61-66]。

在烟油溶剂应用方面,目前丙二醇和丙三醇是烟油中最常用的溶剂,由其配制的电子烟烟油形成的烟雾具有甜腻感,且与香精香气的谐调性较差,香气分层较明显,余味有残留,烟雾较油腻。此外,丙三醇具有吸水特性,容易使吸用者喉咙干燥,感官体验不佳。为此,一些专利中尝试将各种醇类及植物提取物,如聚丙二醇、聚丙三醇[67-68],丁二醇、三乙酸甘油酯、二乙酸甘油酯、单乙酸甘油酯1,3-丁二醇、碳酸丙烯酯[69-70],二甘油、二丙二醇[71-72],烟酸和烟酰胺[73]等用作烟油溶剂或调节剂,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消减了甜腻感。

在中式卷烟风格烟油研制方面,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了淡雅香型电子烟雾化烟油,烟草本香与淡雅的天然植物香气互为补充,其中的中药成分还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祛痰、提神醒脑、理气开郁等功效[74];将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等不同香型的烟叶、烟丝或烟末混配,施加特色风味的烟用香精香料或食用香精香料提取物,分温度段干馏,将收集到的馏分直接作为烟油使用,具有类似于中式卷烟的风格和口味,如中式烤烟香型、中式混合香型、焦甜香型等,满足感好,香气协调,吸味醇和[75-77]。

2.2.5 检测与控制技术

电子烟检测与控制技术专利,主要涉及检测与控制电路、传感器、芯片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从而防止误操作、防止过热,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在防止误操作方面,通过电路芯片设计,防止用户错误操作或触发。微创高科有限公司设计的电路,包含了吸气检测器和吸烟效果生成电路,可确定气流流量和流向并触发雾化器,解决了因环境振动、噪声或者小孩玩耍时向该装置吹气而导致的误触发问题[78]。带锁定功能的电子烟控制芯片,能够有效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吹气错误动作导致电子烟驱动装置的错误触发[79]。在电子烟壳体外表面设置了第一和第二触敏开关,只有当两者都被激活时才供电加热,降低了系统被意外激活的风险[80]。采用多个气流传感器,降低了因气流传感器失效导致的错误率[81]。

在防止过加热方面,主要通过电阻、电压、功率等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提高温度测控水平,防止过热,提高安全性。利用热电偶材料制成发热元件,利用元件的热电效应测量温度,不需另外设置温度传感器,提高了温度检测精度[82]。利用热敏性材料作为发热体及其引线的材料,其电阻值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电源管理模块可通过发热体及其引线的阻值来检测温度,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避免了电子烟在无烟油或烟油不足时发热体过热干烧的问题[83-84]。通过监测加热元件的电阻值的一阶时间导数或二阶时间导数(或相关参数,如电导、电流消耗、功耗或电压降等),判断电子烟是否出现加热元件局部过热状况,提高了故障检测率[85]。电子烟控制电路可测定烟油的剩余量,当烟油余量低于极限值时会发出停止加热信号,避免烟油高温生成有害成分[86],另外可根据加热元件功率和加热元件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烟油消耗量,避免烟油过度加热[87]。提高电子烟的智能化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无线通信、信息识别、远程控制、行为检测等技术的应用,以及采用各种信息认证、识别技术、智能检测匹配等技术,提高电子烟的智能化水平和使用的安全性。智能电子烟,其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模块可计算消费者的吸烟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实时或者定时进行数据传输,实时监测用户使用情况,建立完善的使用日志[88]。在电子烟主体内设有电子标签芯片和电子标签信号接收线圈,能够即时识别电子烟的各种信息,具有较强的防伪效果,同时方便企业采集产品信息,为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89]。

3 结论与展望

在电子烟技术领域,近年来专利数量增速迅猛,2011 年以后,电子烟国内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以我国南方地区电子烟生产厂家为代表的企业和以刘秋明为代表的个人,是电子烟领域专利技术研发的主体。

在专利技术方面,电阻加热雾化是电子烟的主流雾化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专利布局比较完善。电子烟专利研发热点聚焦于雾化器、烟油配方及添加剂和测控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旨在提高烟气的感官质量、使用的安全性。烟油方面,旨在提高电子烟抽吸的感官质量,如消除甜腻感,使烟气感官更接近传统卷烟,或实现多样化口味。除电阻加热雾化技术外,电磁感应加热雾化、超声振动雾化、激光加热雾化、喷射雾化、随振雾化、离心雾化、声表面波雾化等属于电子烟领域的新型雾化原理和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但这些技术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对其产品稳定性、安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估。

随着电子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健康和趣味性的日益重视,未来电子烟将在雾化新技术、控制智能化领域迎来专利布局的良机,可关注纳米材料、石墨烯、新型复合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等新型加热雾化材料在雾化器领域的应用,新型大功率、高容量电池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烟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和专利布局。

目前我国电子烟专利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专利质量堪忧,发明占比较少,专利含金量不足。相关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发明专利的申请,有针对性地申请PCT 专利,形成有效的电子烟专利国际布局。另外,要重视电子烟专利技术的转让和实施许可,促进电子烟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雾化器专利申请雾化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雾化器结构参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性能影响研究
振动筛网雾化器与压力射流雾化器在雾化时间和雾化后残余量中的差异研究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应用药物雾化器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湿化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