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目标可行性分析解读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解读(十一)

2019-04-09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症结沉桩可行性

(1.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2.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2;3.辉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一、 标准要求

5.1.4.4 目标可行性分析

目标可行性分析仅针对指令性目标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b.针对问题症结,预计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

c.根据测算验证是否能实现指令性目标。

二、 标准解读

《导则》明确了目标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要求,即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症结、测算验证实现指令性目标可行的分析。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在步骤设置上与自定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有所不同,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

1 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分析

a.在QC小组活动中,如果小组的目标是上级给定的,则小组的活动按照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进行,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指令性目标课题的QC小组活动程序图

b.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是一种特例,从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图可以看出,活动程序由十项步骤组成,具体为:选择课题、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指令性目标是上级(可以是上级部门、业主要求、合同要求、设计要求,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等)给定的,小组要对目标能否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这里的分析是要说明现实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差距的症结所在,以便针对它进一步分析原因。

在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小组应根据指令性目标值的要求,分析现状,收集数据,进行深入的分层分析,因此,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有类似于现状调查的内容,应用了调查表、频数统计表、排列图、饼分图、柱状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统计方法。

c.需要指出的是,指令性目标课题的QC小组活动程序图(见图1)中,效果检查若未达到课题目标,箭头虽返回指向“原因分析”,但并不是必须回到“原因分析”步骤,而是借用“原因分析”的字义,分析未达到课题目标的各种情况,如果是策划阶段某一步骤出现的问题,便从该步骤开始新一轮PDCA循环,直到目标实现。

2 指令性目标课题程序的关注点和要求

2.1 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程序的相同点

QC小组活动中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程序相同的有九个步骤:选择课题、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等,内容的要求也基本一样。

2.2 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程序的不同点

a.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中,由于它的目标是上级以指令方式下达的或小组选定的目标与上级一致的,因此增加了“目标可行性分析”步骤。因为指令性目标是上级给定的,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以及设定目标依据的分析,也就没有“现状调查”的步骤。

b.指令性目标可以是上级下达的,也可以是顾客要求(合同要求、设计指标)的,还可以是验收标准、规范规定的,当小组选定的目标与上级下达的目标(含顾客要求、标准规范规定的)相一致时,也按照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进行。这一点不同于小组自定目标课题活动程序。

c.指令性目标值进行测算分析时,还有与自定目标课题不同的,可不受问题症结的限制,如果测算问题症结解决后仍不能达到目标要求时,可以将问题症结之外的次要问题,顺次也纳入进行测算分析,直至可以达到指令性目标为止,确保实现课题目标。

2.3 区分指令性课题与指令性目标的不同

小组活动指令性目标与指令性课题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小组活动是指令性目标的,其课题多为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课题。但是,将指令性课题作为小组活动的课题,其活动目标不一定都是指令性目标,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选性课题的小组,通常活动目标是自定的,也就是说是自己选定的。

3 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要求

a.指令性目标活动课题程序增加了“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步骤。分析时,调查现状的实际情况,应用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饼分图等统计方法。通过对现状的分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原因分析提供结果。分析现状的水平与指令性目标进行比较,明确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b.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应在设定目标后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用事实、数据说话,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和症结,分析能否实现指令性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的三方面要求:ⓐ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小组在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相近,可以达到;ⓑ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最好水平,现在条件得到了改善,应该可以达到这个水平;ⓒ通过分析,针对问题症结,预计其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达到的水平。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的症结,再与指令性目标比较,进行能否实现上级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例如:某项目支护QC小组针对“提高HUC组合钢板桩施工一次合格率”课题,进行了目标可行性分析。

a.根据公司HUC组合钢板桩施工一次合格率90%的要求,设定了指令性目标:HUC钢板桩施工一次合格率不小于90%。

b.对HUC组合钢板桩沉桩施工数据进行分析,沉桩合格率只有83.8%,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沉桩质量问题频数统计表,见表1。

表1 沉桩质量问题频数统计

c.根据沉桩质量问题频数统计表的数据,绘制排列图,见图2。

结论:通过排列图分析,“垂直度偏差大”和“桩位偏差大”占71.6%,是HUC组合钢板桩沉桩的问题症结。

图2 沉桩质量问题排列图

4 目标可行性分析

我们通过努力,可以将“垂直度偏差大”和“桩位偏差大”这两个问题症结解决90%以上,那么合格率可达到83.8%+(1-83.8%)×71.6%×90%=94.2%。

小组在某项目施工时,HUC组合钢板桩施工一次合格率曾经达到过90%。

结论:小组经过频数统计表、排列图等分析论证,如果解决“垂直度偏差大”和“桩位偏差大”这两个问题症结的90%,综合该QC小组曾经达到的水平,可以实现公司下达HUC钢板桩施工一次合格率不小于90%的指令性目标。

猜你喜欢

症结沉桩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房建工程混凝土预制管桩静压沉桩施工技术
诊断错解症结 提高解题能力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贯入效率模型试验
“丧偶式”婚姻:多少夫妻卡在了这个症结上
自动沉桩技术在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众筹业症结破解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症结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