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学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19-04-09高园园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正性情绪低落负性

张 欣,高园园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学业倦怠的概念源自特定职业领域,现主要用于描述学生或科学研究人员的学习或者工作状态。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或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因长期的课业压力而不能顺利应对学业的一种极端反应[1]。长期的学业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其会导致个体低落的情绪以及抑郁、易激怒、失眠等健康问题。有调查显示,学习带来的压力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重最大[2-3]。

情绪包含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负性情绪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行为,减少负性情绪、增强正性情绪已经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根据研究显示,正负性情绪是二维度的结构,它们相互独立、彼此不同。个体可能同时具有强烈的正性和负性情绪[4]。学业倦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文献,目前国内外对于学业倦怠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数都针对高中生以及师范类大学生,对于医学生的学业倦怠研究较少,针对江苏省医学生的学业倦怠调查则没有。医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高等学校教育制度使得每名医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学习状态。本调查旨在研究正负性情绪对于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为此,2017年4月,笔者以江苏省某医科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医学生的正负性情绪与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某医科大学内共抽取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2.2%。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94人;城市194人,农村167人;大一151人,大二82人,大三128人;医学229人,工学112人,管理学16人,医药卫生大类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 采用连格编制的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4],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共有20个项目。量表包括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成就感低(6个题目)3个维度,其中反向问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的倦怠程度越高。此次调查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

1.2.2 正负性情绪量表 该量表[5]由20个形容词组成,包含了两个分量表:正性情绪量表和负性情绪量表。正性情绪量表由描述正性情绪的10个形容词组成,如自豪的、热情的,正性情绪分数高表示个体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快乐,而分数低表明淡漠。负性情绪量表由描述负性情绪的10个形容词组成,如心烦的、内疚的,负性情绪高表明个体主观感觉困惑、痛苦,而分数低表示镇定。正负性情绪量表对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两个量表进行统一分析。要求被试者根据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个形容词后面相应的答案处打钩,每个形容词后面有5个选项,分别是:几乎没有、比较少、中等程度、比较多、极其多。

1.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361名医学生当中,学业倦怠总分的最高分为83分,最低分为20分,平均分为(56.42±10.31)分。医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见表1。男生在学业倦怠的情绪低落维度得分高于女生(P<0.05);大一学生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的得分高于高年级医学生(P<0.05);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的医学生学业倦怠得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的医学生学业倦怠得分比较(±s,分)

人口学变量性别人数男年级生源地专业167女194 t-P-大一 151大二 82大三 128 F-P-农村 193城市 168 t-P-医学 229非医学 132 t-P-情绪低落22.62±6.06 21.42±4.92 2.044 0.042 21.72±5.71 22.35±5.35 22.03±5.45 0.388 0.461 22.38±5.39 21.51±5.67 1.489 0.137 22.55±5.30 21.64±5.64 1.511 0.132成就感低17.31±4.12 16.75±3.66 1.365 0.173 18.03±3.85 16.08±3.76 16.40±3.74 0.184 0.000 17.15±3.91 16.84±3.85 0.757 0.450 16.84±4.04 17.11±3.80-0.632 0.528行为不当17.56±3.79 17.59±3.65-0.078 0.938 17.81±3.56 17.15±3.55 17.57±3.99 0.448 0.309 17.89±3.61 17.21±3.81 1.732 0.084 17.60±3.80 17.56±3.67 0.097 0.923总分57.43±10.69 55.56±9.919 1.721 0.086 57.44±9.418 55.34±10.58 55.91±11.10 2.293 0.110 57.05±10.27 55.69±10.34 1.253 0.211 56.97±10.58 56.10±10.17 0.767 0.444

2.2 正负性情绪对医科类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

正负性情绪与医学生学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正性情绪与学业倦怠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负性情绪与学业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表2 正负性情绪与医学生学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2.3 医学生正负性情绪与学业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进一步探讨正负性情绪与医学生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以正负性情绪为预测变量、学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得出正负性情绪对于学业倦怠有预测作用,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正性情绪对于学业倦怠及其各维度有负性预测作用(P<0.01),负性情绪对于学业倦怠及其各维度有正性预测作用(P<0.05或P<0.01)。

3 讨论

3.1 医学生学业倦怠总体情况

表3 正负性情绪与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研究显示,医学生学业倦怠问题较为严重,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均分为(56.42±10.31)分,其中情绪低落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量表分数高于其他专业学校学生[6],这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类似[7-10],其中以情绪低落最为显著,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说明医学生对于学业普遍存在倦怠心理,他们对于大学的学习仍然迷茫,导致其找不到学习目标,处于情绪低落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1)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存在问题。很多人经过高中的艰苦学习之后,想在大学好好放松自己,他们主观认为大学就是娱乐的地方,对于学习考试过关就行,这使得他们对学习不够重视,以至于出现了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2)很多学生高考填报医学院校更多是听从父母意见,他们自己对于医学及相关专业不感兴趣且知之甚少,入学后,随着对专业知识以及大学学习模式的了解,才发现对于自己的专业兴趣不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又不得不继续自己的专业,以至于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与日俱增。(3)学生活动参与过多。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过多的学生活动会耗费大量精力,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正常学习,造成大量学生旷课以及上课睡觉等情况。(4)新兴网络平台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许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智能手机上网以及娱乐,这分散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5)交友过度。在大学结交朋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生没有把握好度,以至于因为与朋友出去喝酒、唱歌、聚餐等造成自己身体的不适,从而对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产生影响。

3.2 医学生学业倦怠的一般情况

不同生源地和专业在学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男女医学生在学业倦怠总分上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11]。但本研究发现,男女学生虽然在学业倦怠总分上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情绪低落维度得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医学类学习记忆的内容较多,而男生更擅长理性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强的活动,所以男生对于医学内容的学习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并不能取得高分,在学习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2)上大学之后很多男生沉迷游戏,对于学习和学校活动不积极,以至于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学校要密切关注男生情绪低落的问题,及早防范学业倦怠。

研究还表明,大一新生的成就感低这一维度得分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原因可能是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参加了过多的社团和部门活动,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许多学生不得不熬夜或者旷课参加这些活动,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而刚上大学的他们对于学长、学姐有种敬佩之情,以至于对于自己有过低的评价。

3.3 情绪对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

由数据可知,正性情绪与学业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呈显著负相关(P<0.01);负性情绪与情绪低落、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正性情绪不易引起学业倦怠,而负性情绪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可能的原因为:(1)医学生积极的情绪可能与自我选择专业、学习成绩优异、家境殷实有重要关系,这些学生能够在大学中获得极高的满足感,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使得他们更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工作,对于学业的倦怠感也极低。(2)消极的心理可能与专业不满意、对于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差、与人交往能力有关,这些使得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下降,对于学业的倦怠程度增加。

3.4 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

(1)贫富差距。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上大学后更加努力地学习,但由于思想压力过大以及平时勤工俭学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得他们对于学习过于重视,不能很好地调节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以至于学习和身体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对于学业有了倦怠心理。而家境优越的学生极少遇到挫折,没什么思想负担,对于学习不重视,在学业倦怠方面分数较高。(2)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高中主要的模式是班主任制,任课教师都是固定的,很多学生能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该学科的学习热情也较高。但是上大学后,班主任改成了辅导员,任课教师也时常更换,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少了,情感联系也少了,以至于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3)是否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朋友支持力度较低,不少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且独生子女自我评价较高,但是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受到挫折时容易心理不平衡,以至于在学业方面产生倦怠情绪。

4 建议

当前医学生的学业倦怠情绪较高,学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医学生的学业倦怠情绪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生较女生更易情绪低落,大一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低的情绪。正性情绪与学业倦怠呈负相关(P<0.01),负极情绪与学业倦怠呈正相关(P<0.01),正负性情绪对于学业倦怠均具有预测意义(P<0.05或P<0.01)。

4.1 针对学校因素的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业管理,为医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轻学生的课业量,预防学生的倦怠情绪。第三,改革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方面尽量体现综合化,在课程结构方面尽量多样化。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参与感,能够保持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多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四,减少学生活动的数量,让学生参加那些不太耗费精力的活动。

4.2 对于个人因素的建议

第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第二,对于刚上大学的新生开设学习指导课,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定期请专家以及医生举办讲座,为医学生答疑解惑,指导他们更好地学习以及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三,增强专业认同感,通过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交流等手段,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归属感,提高对专业的兴趣。第四,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心理耐受能力较差、大学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帮辅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并保持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正性情绪低落负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废墟旁的麦田
不同启动水平对情绪性图片的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