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真模拟实训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实施效果分析

2019-04-09张玉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护理学妇产科实验组

张玉红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0)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都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技能培养是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妇产科护理学实训主要以标本演示为主,部分则是观看视频或去临床见习。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只是旁观者而非真实参与者,所谓的操作也仅仅停留于标本层面的机械认知,操作过程也只能任凭想象,学生的角色扮演往往掺入了太多其他因素,过程牵强而虚假,临床见习时学生多数也只能看看而已[1-3]。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出于对病人隐私的尊重,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实操已渐成历史,由于缺乏操作的真实体验、缺乏病情变化的评判思维过程以及缺乏护患沟通的真实情感,所谓的整体护理只能沦为“纸上谈兵”,更难以体会操作成功后的成就感。仿真模拟人融合了人体结构和人体情感等多种功能,职业情景逼真、操作流程真实、护理体验整体,并允许学生反复操作、反复纠错,直至成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整的操作过程中提升整体护理能力[4]。所以,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于2015年引进了美国GAUMARD公司NOELLEA 554.100高级母婴分娩综合模拟人系统,下面就以仿真模拟人“前置胎盘病人的护理”实训为例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高职护理2014级650人作为对照组,2015级600人作为实验组,进行同专业不同年级教学效果比较。两个年级学生均为初中毕业进校学习,两组学生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妇产科护理学授课时间均为三年级的上学期,此前学生均完成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程瑞峰主编),授课教师教龄均在5年以上,各章节课时一致,实训课时均相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实训教学,实施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实训流程是示范—练习—指导—考核。

1.2.2 实验组教学方法 使用GAUMARD综合模拟人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具体如下。

(1)教学设备与环境。妇产科实验区除设有产床、婴儿辐射保暖台、抢救车、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中央供氧、负压吸引系统、呼吸机、输液泵等常规设备外,还配有美国GAUMARD公司生产的NOELLEA高级母婴分娩综合模拟人系统,该系统包括仿真的产妇、胎儿及不满一个月的婴儿人体模型,可以模拟妇产科案例,包含肩难产、产后大出血、子痫、脐带脱垂、臀位、阴道分娩和新生儿急救等。多媒体同步示教。

(2)教学准备。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师设计“前置胎盘病人的护理”病案,输入电脑中心控制程序,实验中心教师完成物品组装并调试教学设备,特别是模拟人的准备(出血模块+正常会阴模块,平卧位,戴手部腕带,阴道口涂抹血迹,阴道出血管道注射模拟血);学生在课前复习相关内容,4人为一个护理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助产士1名、护士1名、医生1名、家属(产妇丈夫)1名。

(3)教学实施。按照“前置胎盘案例导入—评估病人—综合模拟演练—负责组学生自我评价—观摩组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模式进行。综合模拟演练过程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回顾病史,询问孕妇自觉症状,评估阴道出血量,评估孕妇生命体征,评估宫缩、胎心,向医生汇报;第二阶段,遵医嘱行NST、采血、备血、配合B超等检查;第三阶段,遵医嘱鼻导管给氧、开放静脉通路;第四阶段,遵医嘱转院,联系上级机构,做好转院准备,填写记录单,再次评估孕妇,与家属沟通。

2 效果评价

2.1 评价方法

2.1.1 两组学生综合技能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时,采用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由操作目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评分标准5个基本模块组成,操作步骤中增设要点提示,加强操作中的安全性,最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2.1.2 两组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比较 在临床见习时,由医院带教教师对学生整体护理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在参考相关文献[5-9]后设计而成,包括知识建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5个方面,每个方面20分,取总评成绩进行比较。

2.1.3 两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 在仿真模拟实训后,对参与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应急能力、提高对专业的热爱程度、提升综合技能、加强团队意识、培养临床思维、掌握沟通技巧、了解临床工作、培养人文关怀10个项目。

2.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综合护理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实验组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1 两组学生综合技能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综合技能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 u人数600 650分数87.58±3.23 80.31±3.5837.74<0.05

表2 两组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P u人数600 650分数85.67±5.29 74.58±7.8829.41<0.05

表3 两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3 讨论

3.1 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仿真模拟实训融沟通、评判、操作、情感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操作中获得真实的成就感。在本次的高仿真模拟训练中,采用的病例涉及的内容为理论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前置胎盘病人的护理,所模拟的评估阴道出血量、听胎心、采血、鼻导管吸氧都是高职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仿真护患关系情景中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方式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护士角色的神圣职责,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妇产科护理技能的理解记忆及综合应用,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表1可见,实验组学生综合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3.2 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

在仿真实训环境中,将“强技能、重人文,强综合、重团队”的现代护理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基础护理技术与专科护理技术有机融合,实现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临床应用能力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0-12]。仿真模拟实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激励学生参与沟通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当护士的真实感,用最合适的方式与病人沟通。医院带教教师对学生知识建构、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创新、交流沟通这五方面的能力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由表2、表3可见,实验组学生整体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

4 结语

实训教学是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可以解决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与学生人数较多之间的矛盾,可以提供仿真临床场景,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13-15]。仿真模拟实训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很受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每个班级开展仿真模拟教学的课时数偏少,若在今后的实践课时中多增加高仿真模拟的次数,势必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需要设计并积累不同案例,尽可能模仿真实的复杂临床环境。同时,努力探索更适宜的教学方案,切实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学妇产科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