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次参与式教学在高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9-04-09胡晓枚吕伟清曾茂森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验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李 涛,胡晓枚,吕伟清,曾茂森

(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 梅州 514031)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主要因为该课程多是纯基础的教学,理论性强,容易感觉枯燥、难懂而失去学习兴趣。再者,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让该课程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赢,是高校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多种教学模式已经在各高校中逐渐探索并应用开展,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多种弊端[1-4]。其中,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各学科中被逐步应用[5-7],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式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中,有效提升了学习主动性。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运用多层次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嘉应学院医学院2014级护理本科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和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和实验组(参与式教学方法)。对照组61人,实验组67人;男性9人,女性119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参与式教学模式。两组的教材、内容、教学设备及教师均统一。本研究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有3个层次,一是录制微课课程,搭建网络空间课堂,内容为整个教学课程,设置相应课后练习题,学生通过学号进入网络学习,并完成相关测试练习;二是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式教学为主线,以问题为主导,分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5~7人为一组,课前发放分析案例,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完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后汇总,课堂中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提问并在讨论中适时引导,最后归纳总结;三是开展学生小课堂,采用小组形式,教师提前布置课程中某个小章节,让学生自行备课,准备PPT,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上讲台授课,时间10分钟,教师对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1.3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成绩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给予评价。其中问卷调查以“是”“否”为评判结果,主要从增强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增强协作能力等方面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理论考试依照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难易适中。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占80%,临床病例分析占20%,共5种题型。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整理数据,统一录入Excel表,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效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效果的比较(人)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协作能力相比对照组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层次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2.2 两组考试成绩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人数61 67 t P--临床病例分析成绩13.16±2.43 16.98±2.39 13.436 0.000总分73.90±11.65 79.78±11.65 9.946 0.003

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总分和临床病例分析成绩相比对照组都有较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参与式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观点,以学生为主体,被视为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辅助教学,进而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探索进步的团队精神[8]。

3.1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与教师互动、研讨、剖析学习中的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能够较好地获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2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多层次的参与式教学,学生增强了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提升,同时在考核中体现出了优势,总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成绩都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与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由讨论、归纳总结以及现场陈述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本研究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网络课堂、PBL案例教学、学生小课堂等让学生多层次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大学生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当围绕着课堂案例不断进行思考时,就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9]。

3.4 师生双向互动,增加了情感交流

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在课堂中要近距离地交流讨论,同时也要在网络上相互沟通,加深了师生感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同时对于教师,有利于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师生双向互动不仅促进了参与式教学的开展,而且深度互动更有利于促进深度的参与式教学[10]。

猜你喜欢

实验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