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就业能力素质评价

2019-04-09李小薇刘毅毅武云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考研毕业生

袁 旭 ,李 林 *,李小薇 ,刘毅毅 ,王 馨 ,张 楠 ,武云鹏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国人已不再只迷信西医治疗,在针对某些特殊病症以及养生保健方面,中医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与此同时,青蒿素的发现与运用使世界肯定了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确切成果与疗效。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逐步重视对于广大中医学子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使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也成为当下各大中医类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以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与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其中网络问卷共收到答卷273份,纸质问卷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7份,有效纸质问卷回收率为85.4%,总有效问卷为700份。其中男性290人,占41.4%,女性410人,占58.6%。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2 调研内容

采用自编问卷,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时间及学习方式等。第二部分为个人素质涵养方面,主要调研了中医毕业生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第三部分是择业观,包括选择工作的方向、地点、收入,对就业形式有何态度、是否打算深造、是否愿意到基层发展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创业观,选择创业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打算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创业的方向、影响因素、资金来源以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均是选择创业的青年毕业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上问题可使就业指导教师发现课程的短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同时使校园招聘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子,提高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技能相对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全面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对高中生学费的减免与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我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逐年增加。专科类院校以及高等教育院校的扩招也使得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逐年增多,其中就包括中医学。这也导致中医的教学与传承从以往的师承教育逐渐过渡为院校的理论教育,而这种理论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模式。据调查显示:75%的中医学生只经过理论教育而无师承教育;23%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会进行相应的师承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仅有2%进行了师承教育便开始行医。在“临床中最需要的内容”这项调查中,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中医基础类学科占8%;《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占30%;中医临床的学习占比最大,达到62%。与此同时,10.7%的中医毕业生表示在毕业初进入工作时对理论不熟悉,对操作无从下手;43.9%仅限于理论知识,操作生疏;27.3%认为自己理论丰富,但操作仍欠熟练;仅有18.1%表示自己理论丰富,操作熟练。

这样悬殊的差距使得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医师不能很快进入新的角色,医院也不得不对新入院的医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培训,浪费了一部分本可以节省的医疗资源。针对如何改善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调查中,50%的医师选择继续深造,46%的医师表示会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而继续深造和向教师讨教便是我们所探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众所周知,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临床上遣方用药的根基,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也是医学毕业生就业后更好地投身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徒有理论却缺乏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而盲目实践却缺乏理论基础也相当于盲人摸象,不能认清实物的本质,生搬硬套的做法也必定学不到中医精髓所在。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通过实践更好地检验学到的知识。

2.2 医学生呈高学历化,且医院就业率较高,乡镇医院人才缺乏,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据有关报告显示,内蒙古地区中医毕业生的择业地点多在内蒙古地区,占69.1%;除此之外,北京、天津、河北、陕西、黑龙江、宁夏等北方地区分布较均匀;而云南、湖南、安徽等长江以南地区分布较少。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主要还是以内蒙古为主。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2∶3,女性略多于男性,与内蒙古地区中医类院校的男女比例大致相等。问卷对象年轻化:20~30岁人群占62%,31~40岁人群占25%,41~60岁人群占13%。问卷对象呈高学历化:专科毕业生占14%,本科毕业生占57%,硕士毕业生占25%,博士毕业生占4%,学历层次普遍集中在本科生及硕士生中,专科毕业生较少,而博士毕业生最少。由此可见,虽然医学生逐步呈高学历化,但尖端的人才相对缺乏,同时也有部分高职高专类医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应给予重视。

关于已经工作的毕业生,工作年限均较短,1~3年者占36%,4~5年者占30%,6~7年者占21%,7年以上者占13%。在相对年轻的医师队伍中,69%的毕业生就职于医院,21%的毕业生在学校任教,而在社区医疗机构以及自主行医的毕业生分别占7%及3%。可见,绝大部分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工作稳定、待遇较好的医院就业,部分毕业生选择教书育人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极少数毕业生选择到条件相对较差的社区医疗机构行医。医疗条件及环境好、薪资待遇优厚以及发展前景广阔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可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双向选择的结果也使得拥有高学历、优秀技术和精湛医术的医师不愿意到条件差的乡镇工作。据研究表明,高学历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基层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基层工资太低,占40%;基层设施条件不完善,占29%;在基层工作自己的能力不容易提高与基层病源太少分别占23%与8%,见图1。

图1 您认为高学历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基层发展的原因

在选择择业城市的首要标准这一问题中,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占24.1%;平台高,可以提升技术水平占22.7%;收入高,可以解决经济困难占17.6%。此外,工作稳定以及有较好发展分别占14.4%与14.6%,回报家乡与良好的人才政策对毕业生选择择业城市上没有起到关键作用,分别占1.1%和5.4%。

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也逐步趋于完善,实行异地报销、取消以药养医等惠民政策也解决了老百姓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医疗的分级化也使得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小病先到社区,之后到乡镇,大病才到“三甲”医院,这样的就医模式不但缓解了“三甲”医院的负担,也使基层医生得到更好的锻炼。这样优厚的政策也更好地吸引了高层次高能力的中医人才积极投身于乡镇医疗事业,为我国的基层医疗做出贡献。

2.3 薪资达不到理想水平,对现在的工作相对满意

医学生对就业后的薪资有着相对较高的期待,据本问卷可知,中医毕业生期待的收入中,42%期待每月7 000元以上,26%期待每月5 000~7 000元,27%期待每月3 000~5 000元。而近年来刚步入社会的中医毕业生收入往往不尽如人意。基层医院的医疗工作者收入大部分为每月1 000~3 000元,城镇及“三甲”医院的工资收入可达到每月3 000~5 000元,极少数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医师可以拿到每月5 000~7 000元甚至更高的收入。只有23%的医学生表示满意现在的薪资水平,认为与自己的学历及能力相匹配;12%认为自己大材小用,不满意现在的待遇;其余65%的医师表示相对满意现在的工资水平,但仍希望进一步增加薪资。在这种期望与实际不匹配的情况下,适当调整预期收入,增加学习动力才是具有高学历的中医人才该有的态度。刚步入社会的中医毕业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难以解答的问题,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时,薪资水平也相应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经验的积累、患者的信任度增加,中医毕业生的收入也会进一步提升。对此,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工资水平。

对自己目前岗位的态度,41%的中医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岗位是立业成才的发展平台,这说明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相对满意,从而可以推断其工作意向较稳定,流动性较小;29%的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是报考研究生或公务员的准备场;13%表示是谋求更好工作岗位的跳板,后两种情况均说明毕业生的择业情况相对乐观,可以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不会盲目坚持去“三甲”医院及待遇优良的医院就业,而是先就业再择业,这必然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减轻了就业压力。同时有17%的毕业生认为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而被迫选择,这也提醒我们要多关注贫困地区的学生,适当增加贫困补助的金额以及比例。见图2。

图2 您认为目前的就业岗位是

2.4 考研与实习并重,对本专业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

随着全民学历水平的提高,单纯的本科学历已然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相比较其他行业,国民对自身养生保健逐年增高的需求也使得医疗卫生行业需要更多高端的技术人才。而这种趋势使得研究生学历成为求职加薪的“敲门砖”,“考研热”成为一种趋势。在医学类院校全民备考的状态下,如何保证考研与实习的相对平衡也成为值得讨论的课题。在针对考研和实习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内蒙古地区的中医毕业生还是有相对客观及正确的判断:26.0%的学生认为考研重要,以后有机会实习;15.4%认为实习重要,考研若失败临床需要;57.4%认为考研和实习一样重要;仅有1.2%认为考研和实习都不重要。见图3。

图3 您认为考研和实习哪个更重要

大部分中医毕业生认为考研与实习一样重要,能在实习与考研之间找到相对的平衡,但有些学生的认识就比较偏激,或认为考研重要或认为实习重要,盲目地将紧密联系的两者割裂开来,不能将考研与实习有机结合,忽略了基础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性,进而导致两者的分离,造成重理论轻实践、重实践而理论不扎实的现象。此时就要求学校与医院配合,对实习生进行督促与监督,加强请假、销假制度,定期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及评审,使实习生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要性的认识。

在就业前景方面,4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热门专业;48%认为目前认可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仅有3%的毕业生认为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应该逐渐淘汰。在就业形势的态度上,61.6%的毕业生呈积极向上的态度,认为努力就有收获;23.1%呈乐观态度,认为就业很容易;而12.7%呈悲观态度,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其余毕业生则得过且过,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体来说,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对自己日后的发展信心较足。

2.5 创业意向不高,创业领域较窄

相比较就业而言,中医毕业生对创业的热情较低。据调查表明,如果不能如愿就业,49%的中医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39%选择边就业边深造,仅有10%的毕业生选择创业,2%的学生选择待业。针对问题“如果创业会选择哪个领域”,65%的毕业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领域,22%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择,10%根据时代的潮流选择,剩余3%根据家人的建议选择。身边考研深造的氛围以及医院稳定的高收入工作使得中医毕业生的创业想法不强烈,中国传统的相对保守的思想也使得创业方向偏向单一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即使决定创业也不愿意开创新的领域,这使得中医毕业生的择业方向相对较窄。在创业的影响因素方面,33.6%的毕业生认为国家政策为最重要的条件,其次便是市场环境(21.7%),资金投入与自身素质分别占到13.1%及13.9%,相关教育、风险大小、团队合作以及人际关系占较小的比例。与之相对的,大部分中医毕业生认为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资助,占到56.7%;家庭资助与自身投入分别占20.0%及23.3%。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投入是影响中医毕业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面对学生创业意识薄弱这一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报告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随着社会对中医进一步的认可,中医药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在传承传统中医学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也成了我国目前主要的任务之一。在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同时,更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让中医药的实惠真正落实到老百姓身上。而这项政策也为广大中医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作为中医毕业生,不该把思路局限于医院及学校,只要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能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创意与想法,便是国家所应支持的。与此同时,各大院校也应该相继展开一系列的创业培训课程,举办创业大赛,增加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提高中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考研毕业生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我的考研故事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内蒙古地区选拔赛获奖名单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