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职业培训模式浅析
2019-04-08杨兴义
杨兴义
摘 要 在农民职业培训中,如果缺乏对产业发展趋势的调研,就会使培训项目老化、培训内容固化,最终导致低端岗位的竞争压力增大,同时忽略了农民自身的就业想法和意愿。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民职业培训模式,可围绕依托互联网组织,搜索分析本土产业发展趋势;开展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赋予农民更大自主权;建立在线数字化信息系统,加强参训农民身份管理;开发农民职业培训课程资源库,满足农民多元需求这4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互联网+”;职业培训;农民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81
农民职业培训需要对标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趋势,也需要根据农民的就业意愿拓宽其职业培训选项。就目前的工作现状而言,由于缺乏对本土产业发展趋势的调研,而使得农民职业培训陷入到了低水平徘徊的境地,即培训项目老化、培训内容固化,最终导致了本土低端岗位的竞争压力增大。同时,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时忽略了农民自身的就业想法和意愿,在“我向思维”导向下便抑制了部分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为此,当前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农民职业培训模式的改良[1]。
1 当前农民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主管部门职能化导致培训工作刚性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受到科层组织架构的决定,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时存在着职能壁垒,该职能壁垒又进一步导致培训工作呈现出刚性的特征。具体而言,服务中心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时拥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这就抑制了对本土产业发展趋势的探究意愿。此外,本土产业发展趋势属于中观层面的经济现象,服务中心即便依据自身组织资源也难以做到跟踪考察,这就导致培训工作存在刚性的问题,农民职业培训有可能偏离该项工作的初心,最終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
1.2 农民来源分散化导致培训质量不高
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与构建新型城镇化相联系,所以其本意在于服务农村,转移劳动力。受国情影响,农民来源分散化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1)农民来源分散化,使得在培训过程中的组织管理面临压力,部分农民因缺乏组织纪律意识,未能全身心参与到培训中来;2)农民来源分散化,使得其参与培训的意图和愿景存在差异,因众口难调导致部分农民消极对待培训活动。因此,需要在培训模式创新中解决组织管理难题,破解众口难调的现实困境[2]。
1.3 创新创业常态化导致培训内容滞后
随着农地、林地确权工作的开展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的高涨,目前部分农民对待职业能力培训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即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在于助力自己创业梦想的实现。这部分农民普遍对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知识感兴趣,特别反映在特种养殖和种植的经营管理领域。然而,由于服务中心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时存在着职能化壁垒,所以当前还无法满足这部分农民的培训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现阶段需要大力构建“互联网+农民职业培训”的新型模式,以此去弥补当前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 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职业培训模式改良对策
2.1 依托互联网组织专人搜索分析本土产业发展趋势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所处的职能壁垒短时间难以打破,但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可依托互联网组织专人搜索分析本土的产业发展趋势。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重点对地方政府的政务网站相关信息进行搜索,从招商引资项目、本土产业介绍、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等信息中分析出本土产业的发展趋势;2)本着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去向,着力考察本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此应结合政务网站信息对本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搜索分析,搜索的网站如58同城、前程无忧网等[3]。
2.2 开展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赋予农民更大自主权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服务时需要打破“我向思维”的束缚,在不猜测农民在职业培训中需要什么的要求下,应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可以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针对农民来源的分散化现状,可以进入蓝墨云系统来推动在线教学和互动工作。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根据培训项目设置班主任制度,由班主任作为蓝墨云系统的管理者与项目参训农民建立在线点对群的关系;2)班组任根据自主学习要求,在蓝墨云系统中向参训农民推送学习资料,并布置可以通过口述的作业(防止作弊),参训农民之间也可以在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3 建立在线数字化信息系统,加强参训农民身份管理
针对农民来源分散化的现状,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还需加强参训农民身份管理,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同步开展农民身份管理。基于“互联网+”背景,可借助蓝墨云系统在线下完成瞬时点名工作,并根据参训农民的缺课次数实施惩戒。在线学习阶段则主要依靠参训农民的自觉意识,但为了督导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可以采取远程视频连线与培训教师进行一对一联系。同时,也可以在线开设班级视频连线对农民的远程学习进行辅导[4]。
2.4 开发农民职业培训课程资源库,满足农民多元需求
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应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开发农民职业培训课程资源库,以满足当前农民的多元化需求。课程资源库可以按照培训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其中需开发涉及农业经济管理的创业项目。在培训项目之下的二级目录中应主要包含项目基础知识、项目实操知识、慕课、实操训练、自媒体平台等分模块。参训农民在获得培训资格认证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使用课程资源库。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职业培训,有条件的中心可以开发出专属APP应用于智能手机之中,使农民能够在移动终端随时利用课程资源库。
3 结语
在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需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我向思维”的习惯,即以官方的名义来自主开设培训项目。农民的职业技能需要是培训项目开设的逻辑前提,因此需要与农民建立信息互动,依托互联网平台向参训农民提供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来获得他们的诉求。此外,还需要根据农民已进入的职业领域在线获取反馈信息,以破解他们的职业技能短板为出发点,来制订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 吕莉敏.“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45-49.
[2] 王锋,李彬.“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及其发展新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81-83.
[3] 王雪松,赵丹.“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作用、应用困境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8,38(1):60-64.
[4] 周士民,于晶利,杨奎臣,等.“互联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策略构想——基于有机产业农民培育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460(3):94-98.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