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3岁亲子园艺术课程设计以及改进的行动研究,以北京某亲子园为例

2019-04-08苍雪竹

关键词:课程设计

苍雪竹

【摘 要】以北京某0-3岁亲子园的艺术课程为例,在大量观察此亲子园艺术课程以及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相关理论和实际情况,对艺术课程进行优化,并评价课程优化的效果,对0-3对幼儿艺术课程进行思考。

【关键词】幼儿艺术课程;课程设计;亲子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97-02

一、问题提出

以北京某亲子园为案例,笔者为北京某亲子园的艺术课程主要课程开发师。针对现有艺术课程的设计,教师的实施情况,孩子的反应,家长的参与以及课堂的整体情况进行反思。根据现有课程的内容以及实施情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及提供新的教学方案,之后进行课程实施和结果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以及方法

本研究研究方法采取观察法。笔者选用了北京某亲子园的0-3岁的30个艺术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活动分别由10个老师执教。观察的主要内容是10位教师根据艺术教案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会采取录像的形式完整记录下来。会重点观察艺术课程环节以及内容的有效性以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会根据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调整课程内容和环节以及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三、目前的课程设置

北京此亲子园目前的课程时长45分钟,课程的环节设置主要分为欢迎3分钟,主题介绍7分钟,主题创作20分钟,自由创作7分钟,作品展示5分钟,整理/再见3分钟。

主题介绍环节通过观察,提问对幼儿进行引导以及启发创作思路,并对本节课的重点技法或者材料进行感知和探索。主题创作环节通过观察学习,丰富幼儿的思维,拓宽认知,并体会作品完成的成就感。自由创作环节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以及创作工具,让幼儿自由的探索,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现有材料工具进行创作。作品展示环节是让幼儿站在讲台上大胆讲述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锻炼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欢迎和整理/再见环节是每节课程中的常规环节,欢迎环节是与幼儿打招呼以及介绍每个幼儿名字的环节,建立基本的社交规则。整理和再见是将东西收拾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与其他伙伴说再见,建立社交规则和培养幼儿懂礼貌的好习惯。

亲子艺术课程有两个年龄段分别是1.5-2岁和2到3岁。在1.5-2岁这个阶段更加重视色彩与空间的感知,在2-3岁这个年龄段更加重视丰富的材料以及创作形式的体验。

四、目前出现的问题

1.家长干预过多。

1.5-2岁和2岁到3岁的课程属于亲子课程,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家长的不当的行为。比如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做的比较慢,家长很着急代替完成;家长担心颜料弄脏衣服的情况,时刻提醒孩子不要弄脏桌面和衣服;家长不断的询问儿童是否喝水等,打断幼儿的创作。

2.示范作品对想象力影响。

在作品介绍环节教师提供了一副示范画,这幅示范画并不是当堂示范给幼儿,是教师在课前提前完成。幼儿观察的图片和作品只有一张教师课前提前完成的作品。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管教师在强调艺术作品可以不老师的不一样,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表达,家长以及儿童不自觉的受到示范画的影响。画面的构图,颜色的选择出现了相似或这雷同的现象。

3.具体造型性强的主题作品。

0-3岁的0-3岁和3-6岁艺术课程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对平面以及立体造型的控制力的差異。根据陈雅芳,徐华莉主编的《0-3岁儿童艺术启蒙与指导》中提到0-2岁无意识的绘画,由身体轨迹带动着身体动作进行绘画。和2岁以后可以画一个闭合的圆,幼儿能够有意识的进行创作。幼儿在2岁以后造型能力增强,但复杂的造型比较难掌握。

亲子园艺术课程中有一部分课程,能够让孩子探索的内容较少,有代表性的一类课程是涉及具体的造型的作品。有具体造型的主题作品是有固定形状的形象,这类主题作品让孩子的探索空间变得比较小,需要更多的依赖家长的协助。比如这个艺术作品是玉米,幼儿能够操作的主要就是涂颜色和按照玉米的造型特点进行组合拼贴。有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幼儿找到玉米叶子的具体位置。

4.真实图片观察。

霍华德.加德纳在《艺术.心理.创造力》一书中提到,幼儿在2-7岁期间逐步了解并掌握其周围文化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幼儿逐渐学习并运用组合这种符号。运用组合的基础在于体验不同的符号。幼儿进行的艺术作品创作也是基于体验。教师应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图片进行观察和欣赏。在观察与欣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相关的体验,从而进行创作。以北京某亲子园为例,课程环节中缺少对真实创作对象的观察和体验,更多的是观察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的示范画。没有真实的场景和对象,所导致的结果是幼儿缺少相关的体验,或者无法通过教师提供的示范画与自己真实的体验相关联。1.5-2岁的幼儿年龄较小,仍处于无意识身体轨迹创作阶段,图片观察可以减少,避免出现单一示范画的情况。

5.教师的美学素养。

个别教师缺少相关美学的基本艺术素养,比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在指导幼儿的艺术创作的时候,无法给出美学方面的指导。比如在在颜色选择上面,教师提供给幼儿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不和谐,没有美感。

五、课程优化

学前教育的目标实现需要具体的课程作为中介,课程开发分为四个阶段: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的整体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理论以及实际情况对已有的1.5-3岁亲子课程教案进行优化。

在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探讨了幼儿美术教育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美术课程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提供给幼儿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去自主的表达。另一方面,带给幼儿美学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幼儿可以掌握的基本技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1)幼儿积极的参与美术活动,自由的表现和表达自己所思考,所想和所感。(2)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能和方法。3.幼儿会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美术媒介4.幼儿痛过美术活动,感受并热爱生活中的美。

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能够使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主,0-3岁幼儿的艺术课程尽量少提供具体造型的艺术课程,尽量多的给幼儿探索和发展创造力,并能够自由的创作的机会;由于主题创作环节涉及到具体的技法,教师示范技法而非创作的内容,为了避免出现画面构图颜色类似,限制幼儿创造力的行为,教师的示范画尽量准备多幅画。针对示范画部分,教师提供至少两幅以上的示范作品,避免单一作品对与幼儿思维的限制;教师声明课前小贴士,针对家长的干预现象以及家长对于艺术课程的不理解,会单独在课前以及环节前面设置一段针对家长的话术。在艺术课程开始之前可以有小的贴士,比如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的慢而代替完成,孩子这样失去成长的机会。重要是孩子在创作艺术过程中学习到的东西。在自由艺术创作环节之前,提醒家长自由的探索和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最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考虑到相关儿童艺术教育的相关理论,课程中出现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实际情况,对一节2-3对艺术课程进行优化。以2-3岁艺术课程《秋天的树》为例,一周的课程实施中,2-3岁的艺术课实施3次,有2位老师执教。7组家庭参与。

(一)课程目标。

1.幼兒能辨别出相似的颜色。

2.幼儿可以用吸管进行吹画,制作小树干。

3.幼儿可以用手指或笔刷做点。

(二)课程内容。

1.了解秋天的树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2.学会创作的基本方法。

3.根据体验大胆创作。

(三)课程实施。

活动准备:

小笔刷,液体颜料,手指画颜料,水粉纸,吸管

活动过程:

1.主题介绍。

(1)展示相关图片以及作品进行欣赏以及观察。(作品不少于2幅以及图片不少于2张)

(2)讨论主题内容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呢?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

(3)介绍课程中的主要工具,材料或者是艺术技法。

①认识相似色。

教师告诉幼儿相似色这个艺术概念,就是颜色很像的颜色,比如红色和橘色很像,橘色和黄色很像。她们都是相似色。

②使用吸管吹画。

将液体颜料倒在水粉纸上,并用吸管吹动颜料。

2.创作主题作品。

(1)将液体颜料倒在水粉纸上。

(2)用吸管吹动液体颜料。

(3)用小手指或者笔刷蘸红,橙,黄这三种颜色的液体颜料,在画面上点出秋天的叶子。

3.自由艺术探索。(环节目标在于根据提供的工具,幼儿发挥想象力,完全自主自发进行艺术创作。)

(1)提供给幼儿多种多样的橡皮泥探索工具以及橡皮泥。

(2)幼儿进行自由探索。

4.艺术作品分享与评价。

(1)邀请并引导幼儿评价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2)教师给幼儿简单的评价。

(四)课程评价。

从思考幼儿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这个题为“秋天的树”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课程实施中,获得两点反思。

(1)吹画这个动作部分幼儿能够掌握,部分幼儿掌握起来稍显困难。由于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是吸这个动作。在课堂中出现了幼儿把颜料吸入嘴里的情况。课程设计中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两只吸管,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来完成。这个过程既能够令树干完整,又能够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并同时提醒幼儿和家长,吹画的时候小吸管不要碰到颜料。

(2)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时间较短。2-3岁的幼儿很难有耐心听完8个幼儿的艺术作品分享。如果坚持完成8个幼儿的艺术作品分享,很有可能出现课堂混乱失控的情况。课程设计中能够尽量多考虑到课堂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选择一两个幼儿进行作品分享,进行轮流分享。

(3)自由艺术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幼儿一种工具进行创作,应尽可能的多提供给幼儿创作工具,进行更丰富的探索,更加有助于幼儿发挥创造力。

六、讨论与总结

笔者根据对北京某亲子园亲子艺术课程的观察,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1.5-3岁艺术课程的优化以及升级。优化后的课程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内容更加适合1.5-3岁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示范画更加多样化,避免限制幼儿想象力。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加以调整和完善,后续的家长课堂以及教师培训也需要进一步的落实。比如针对家长的不当的教育观,尤其是祖辈的家长,需要定期的一些系统的讲座告知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教师的美学素养也需要相关的美学培训等。作为课程研发者,也不应脱离实际的课堂,紧密结合最前沿的理论,不断学习,不断升级和完善幼儿课程。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在《艺术.心理.创造力》.

[2]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3]4-6岁幼儿创造力课程开发及效果评估研究.

[4]李森,陈晓瑞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

[5](美)芭巴拉.荷伯豪斯/李.汉森《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

[6]美国伊利诺伊州《0-3岁早期学习指南》研究.

[7]提升亲子园家长艺术教育观的行动研究.

[8]华德福幼儿课程研究.

[9]李西顺(2011)“课程创生取向”邹议,教育导刊.

[10]胡文芳.(2005)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武汉.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网络安全培训课程设计概论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研究
湖南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