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生于情,让初中生走出作文畏难心理困境

2019-04-08柴永明

文理导航 2019年7期

柴永明

【摘 要】本文通过把摸初中生个性心理,区分学生作文知能差异,通过分类嘉评、因情指导、释放个性灵性、诱发作文激情,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心理困境。

【关键词】因情分类;嘉评鼓励;大作文课堂

我赞同有人说写作源于一种冲动。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缺乏写作的激情和动力,写作激情决定学生能不能写,能不能写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从研究学生的个性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入手,通过分类评价指导,释放学生的个性与灵性,构建充满激情活力的“大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使初中学生走出畏难心理困境的策略:

一、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营造构思氛围

“言传身教。”教师的专业素质、学识水平乃至品行责任心等,决定着能否在教学中展示出精湛的技艺、高雅的格调,使每堂课成为精品;决定着能否让教师具有迷人的名师风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兴趣爱好的趋向性和达成度。

“文由情生。”教师实施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激发学生情感,并以饱满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特别要重视作文前导的设置,因情激情,让学生置身于情思激越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胆想象构思,完成腹稿,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与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要因人而异,定位定类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如:哪些是需要对作文的兴趣进行培养,哪些是需要拓宽知识面,哪些是作文内容空洞等,要区别对待、有目的地指导。这样分类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类别和培养目标,并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通,消除其“被差生”的顾忌,还要根据学生后期的表现适时调整,力求内外因素发挥最大效用。

三、评价要因情而异,分层对待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切忌不顾学生实际“都食一种药”,拿优等作文的评价标准来品评,或是拿差等作文的标准来衡量,都要不得,因为作文差的学生本来就没有信心,这样做更会挫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同,写出的文章水平自然有差别,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标准,提出改进意见。

有些学生作文是差在知识能力上,久而久之产生了畏难心理,教师要对他们耐心輔导。因此,我将指导作文的主要精力放在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上。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改,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对差等生的作文我坚持面批面改。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两点:一是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点滴滴,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点燃他们的自信之火,鼓励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心理困境。

四、善用评语的魅力感染鼓舞学生

只要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即使再差的初中生作文,也会有闪着灵性火花的用词或造句。于是便有了“你的这些闪光的词句有以一当十的魅力!”“读你文章的第二段,如品香茶,丝丝缕缕,沁心润肺。”等评语,领受了这样溢美的评价自然会让小作者们心潮澎湃,话虽寥寥却能提振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勇气。记得我班上有一位学生作文一直很差,但我每次总要在他的习作中寻找亮点,哪怕仅是一个词,一句话,我都会当面给他中肯而热情的评价。一次,他写了一段自己在月光下孤独无助的文字,情景交融,真实细腻,居然打动了我。我把他这段文字在班上不惜溢美地讲评了,此后,他竟作文兴趣大增,水平迅速提高。他在作文本里夹了一张字条说:“老师,我现在真的很喜欢作文,我愿意每天写一篇好作文!”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美评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以往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次被嘉评。有个学生对我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想让老师失望。”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作文的闪光之处,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自觉。

五、重视沟通调适和交流评价

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适时加以调整。当学生感到灰心丧气时,要及时鼓励;二要让不同类别的学生之间进行作文批改交流,使学生在不断交流中找到差距,学习提高;三要通过批改成功和不成功的范例进行示范讲解和鼓励性讲评,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优评的机会;四要讲评作文。选评优秀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五要及时讲评,趁热打铁。时间拉得过长,学生很难回到写作时的激情,会影响讲评效果。同时我还随时记录学生每一次的进步或问题,及时反馈,并结合学生的后续作文情况适时评价指导。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不再固步自封,始终有着明确的改进目标和奋斗目标。

另外,我在潜心做好课堂作文辅导的同时,还倡导学生用眼睛、心灵去体察社会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观察笔记或日记,读评书报,参加作文竞赛展览,向报刊投稿等。这样,我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又鼓舞了每一个学生。这样做,教师虽然辛苦却因更加贴近学生和学生的作文,使作文不再是师生之间的秘密,便于释放学生写作的个性、灵性和自由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使作文教学紧跟时代,拓展学生写作的宽度和自由性,善于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从应试教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将学生的写作激情调动起来,当表达成为一种冲动、一种意识,学生就能充满激情地写作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永亮.写作是一种情感冲动[J].语文教学通讯,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