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探索
2019-04-08袁海燕
袁海燕
【摘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成人高校的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利用好专业课的重要阵地和资源,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本文从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背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探讨了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意义,以社会工作专业课为例,在教学实践上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成人高校;思政课;专业课;融合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83-01
成人高校尽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也需要承担育人的使命,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为载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中思政课教育和专业课教学并未实现良好的融合贯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甚至某种程度上存在思政课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互补干涉,各自为政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且还进一步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职责,各类课程要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看齐,与其同向同行,互相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本文重点探索成人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效融合。
一、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意义
1.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改进中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状况显著改善。很多高校,针对思政课普遍存在的抬头率不高、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衔接起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系统推进、整体发展”的组织思路和教学特色,实施效果明显。
2.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还要兼具良好的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以及社会公德。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应承担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然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陶才能形成。事实上,思政课开设时间较短,课程不多,期望通过几门课程内化学生的品行,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而专业课伴随学生的时间更长,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多维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需要。
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论断,旗帜鲜明地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作用,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只有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形成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能全方位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坚守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二、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1.社会工作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我们都知道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是利他主义,应该表现为全心全意为案主服务的思想,不会在助人过程谋求个人私利,还应以受助者的个人的意愿和需求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主体性。而当前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些成人大学生学习出现功利化倾向,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直接导致学生出现职业道德缺失、助人精神欠佳、人生观和价值观方向偏离、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讲授专业课程教学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够认同,教学效果较好。社会工作课程本身包含的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价值伦理、科学理念、专业方法、助人宗旨以及高尚品德等隐性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便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社會工作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并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道德标准包括公平,爱心,守信和奉献;服务的对象包括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社区与群体,这里“有困难的”可以解释为贫困的,弱的,病的,有疑惑的以及心智失常的等等;社会工作的职责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参与社区管理和维护受助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它的重点是推进社会政策;它的工作范围有社会救助,社会的福利服务,人们的就业服务,社区的管理与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和个人基本权益维护等等;工作方法主要有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使受助群体或个人摆脱障碍和困境,提高其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让其实现自我的发展,而我们社会工作的功能有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由于人和环境关系失调而危及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失调现象,它还有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3.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实现融合的路径。
(1)深度挖掘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共融之处。
上海师大党委书记滕建勇所说:“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每一门课蕴含的育人功能都应发掘出来。”各类课程应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为载体,围绕学生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基础上,围绕三维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构建教育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尽可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内化行为。其次,优化教学内容。鉴于成人高校的特殊性,面授课时较短,课程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有些内容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重点内容,比如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得到尊重,在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青少年自身潜能的开发,并结合其所处环境,进行有效地社会工作,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将专业课的道德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耦合。
(2)注重思政课在社会工作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不是在传授专业课知识时顺便教育人,而是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注重于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让理论丰满化,实现“二合一”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笔者在成人高校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概论”、“青少年社会工作基础”等专业课的教学,同时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为此,笔者一直在探索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在专业课教学中,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课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包容、助人为乐等职业道德。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案例教学是将思政课融入到专业课中的比较理想的方式。比如,讲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可以先给出一到两个案例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3)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
思政课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成人高校中,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專业的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要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教师的诠释、解读让学生充分的知晓和理解,并且知道学习理论的目的和意义。比如,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人格心理分析理论,不但要讲清楚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荣格为代表的人格派的主要观点,还要告诉学生我们这一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启示,要重视青少年的认同作用,协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体会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实践,最终适应现实要求。
(4)拓宽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媒介渠道。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课后还要通过其它媒介渠道如网上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号、QQ群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具有非强制特点,往往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实际状况,剖析问题,有的放矢。只有清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相融合,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加强教学研讨,有效地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其次,立足专业发展,将职业要求与专业素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使命感。最后,遵循教学规律,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结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需求,通过特定的教学过程发挥思政课对专业技术人才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董少校.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首试“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7-04-22.
[3]杨勇.简析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措施[J]新西部,2018.03.
[4]杨晶晶.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视听,2018.3.
[5]牛秋业.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上海成人高校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1807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