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教学法”应用研究
2019-04-08吕华妹
吕华妹
【摘 要】本文作者在广东省茂名市龙岭学校运用“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教学法”开展了教学试验。结果表明,在初中作文教学运用“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教学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现场情境;自能作文;自能批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59-02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批改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运用“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教学法”开展了教学试验。本文根据试验结果,从初中作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仔细、认真的探索,以期达到一个“自能作文,自能批改”的理想境界。
一、教学试验时间、地点、对象、方法与结果
1.教学试验时间、地点、对象、方法。
教学试验地点为广东省茂名市龙岭学校。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8年至6月。选取该校2015年9月入学的初中生作为受试者,一班为对照班(50人),另一班为试验班(48人)。对照班按照“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精批细改→讲评”的传统方法进行作文教学;试验班以“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教学法”进行。两班初中生在学习起点上无显著差异,实验有效。在方法上,开展教学试验、调查与测试。然后,统计分析数据。
2.教学试验结果。
教学试验后期,两个处理组初中生参与教学调查。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发放98份,回收问卷96份,有效问卷93份。在教学试验班,大部分初中生在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其他体式文章的写作能力均得到较多的锻炼。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二、討论
本文所指的“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教学法”,就是初中生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作文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场情境下自行完成“写作→批改”的教学活动方法。
1.创设现场情境。
调查结果显示:86.9%的初中生反映,有些教师运用的作文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此现象导致初中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教学效果甚微。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要求我们对作文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采取恰当的方式,提供适当的感知材料,创设现场情境,鼓励初中生根据在现场情境感知到的材料大胆想象,激发其作文的兴趣,调动其作文的主观能动性。基于现场情境开展作文教学,主要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抓住初中生好奇心理,或者把初中生带到现场;或者在课堂上按预定情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设计模拟现场;或者在教学现场导入实例材料。从内容入手,引导初中生根据现场情境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话要说”,“言之有物”。这样,作文就成为“有米之炊”,而不致于沦落为“无病呻吟”。运用方法如图1所示:
例如,我曾经把试验班初中生带到每年盈利一百二十多万元的荔枝园参观,指导他们进行基于现场情境的自能作文。到那里先听取荔枝园老板介绍情况,接着由他带领初中生参观调查,初中生兴致勃勃地观察、提问、写笔记。在荔枝园,他们自拟题目,不限体裁,各人自拟标题写了一篇文章,自拟的标题有《办果园,种荔枝,要盈利,靠科学》、《农业大有可为》,等等,在文章内容里,为了使题目清楚,有的同学又拟了几个小标题,如:荔枝优良品种推广,科学栽培、科学管理,如何种植有机荔枝、如何增加果园经济效益,等等。这些文章一般都写得内容充实,层次清楚。
2.自能作文,自能批改。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句话不仅指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而且阐明了作文教学的方法。“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换句话说就是“自能作文,自能批改”。
2.1 引导初中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真情流露是“自能作文,自能批改”的前提条件。所谓真情流露,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真实的感情体验表达出来。白居易曾说过:“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这段话说明了诗歌源于感情。其实,一切写作活动都是起源于感情的。写作离不开真情实感。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写作是一种个体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词汇、经验、观察、记忆及感情来完成的,因此,写出来的千差万别的文章不可能千篇一律。老师不应该用固定的模式或统一的感情去指导初中生写作,否则,初中生在写作中难以动情,难以“自能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初中生用清新、活泼的幼稚中透着灵气的语言写自己的心里话。教师用条条框框去规定初中生,这是“自能作文”的大忌。
2.2 在和谐民主氛围中培养初中生写作的兴趣。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来说,师生平等、气氛民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命题→写作方法→中心思想表现→批改→评语”等环节中向初中生提出作文要求时,都可以在和谐民主氛围中跟初中生商量,做到简明、宽松。作文要求简明,初中生容易遵循,作文要求宽松,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才会使教与学协调一致,向着“自能作文,自能批改”的目标前进。并且,教师也可用同一个题目或不同题目写好作文,然后,朗读给初中生听,请大家来评头论足。在这种教师以身作则、师生平等的和谐民主氛围中练习写作,初中生的兴趣必定倍增。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当然,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写作的快乐也只能产生在写作之中。在初中生走向“自能作文,自能批改”的努力中,老师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多观察,多写作。鼓励他们写什么?写自我发挥型的日记、随笔之类文章,材料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便,写得多了,练得久了,他们便会掌握一些技巧,悟出一点道理,有所收获,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乐在其中。
2.3 引导初中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艺术雕饰。《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习作进行修改,尤其要修改习作中错误明显的词句。教师“精批细改”是学生练习作文的大忌,因为,这样做限制了学生智力尤其是思考能力和文学想象能力的发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且,调查结果表明,73.6%的教学试验班初中生对老师的“精批细改”持不理解、不理睬、不欢迎的态度,而出自教学试验班的62.3%优秀作文则是学生自己写,自己改出来的。因此,在作文批改方面,教师应使初中生通过“自己写自己改”的实践“自悟其理法”,逐步走上“自能作文,自能批改”的作文练习之路。
三、结语
当然,初中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法。“自能作文,自能批改”既是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对于改变初中作文教学呆板、乏味的状况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20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