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戏曲的传承与革新
——以庐剧为例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革新戏曲发展

杨 敏

(合肥市演艺公司 庐剧院,安徽 合肥230000)

一、前言

庐剧原名“倒七戏”,亦称“小倒戏”,与徽剧、泗州戏以及黄梅戏并称为安徽的四大剧种。它流传于以安徽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之间、大别山区以及皖南一带,具体涉及淮南、六安、芜湖、滁州、巢湖等地。它是在淮河花灯歌舞、合肥门歌、大别山山歌、巢湖民歌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了嗨子戏、锣鼓书以及端公戏的唱腔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戏曲,并以皖中江淮语言为基础。由于庐剧演出、创作活动中心位于皖中一带,古属庐州府治,故于1955 年改称为“庐剧”。庐剧由于地域文化及方言唱腔的不同,被划分为上、中、下三路,也就是三个流派。其中上路以六安为中心,充满山歌风,体现山区特色;下路以芜湖为中心,充满水乡味,彰显水乡特色;中路以合肥为中心,兼具上、下两路的特色。2006 年5月,庐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二、庐剧的传承与革新

中国的历史悠久,拥有的地方小戏较多,从剧种来看,自建国以来就有三百多种。不同的地方小戏都承载着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及民族风俗,并彰显着时代的精神,庐剧亦是如此。从庐剧的发展历程来看,跌宕起伏,有过辉煌有过衰退。在各种挫折击打之下,目前庐剧的传承与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难题。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市场化浪潮的影响,国内的艺术发展形式逐步呈现多元化,对传统戏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庐剧因剧目选材不够新颖、表现方式单一化等缘故逐步被边缘化,发展举步维艰。于是流传在安徽各巷的庐剧开始减少。伴随着许多庐剧剧团的逐步解散,一些优秀的庐剧演员及经典的庐剧作品数量也随之减少。20 世纪末,庐剧逐步退出城市转向农村。待到春季之时,庐剧戏班就会在村里建台唱戏。庐剧所运用的歌唱手法及表现形式与内容仍充满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戏剧动作简单、民风淳朴成为了庐剧的传统特点,然而这也无形中限制了其发展。面对城乡之间观念的差异性,庐剧局限于乡村及其周边一带流传。步入21 世纪后,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改变,加之老艺术家的离开,传统的庐剧逐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庐剧的发展步伐变得更加缓慢,其传承与革新亟待突破。

虽然肥东县举办过多次庐剧下乡的活动,推动了庐剧的发展与改革,但是庐剧的剧目仍遵循着传统的步调,以民间故事为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若要落实庐剧的发展与改革,需重点从庐剧的剧目着手,赋予庐剧多样化及迎合现代化的特点。也可从配器或戏曲传承上进行革新①。同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其就迎合了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通过改革创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其曲调也融入到了流行歌曲中,使该歌曲赋予了别具一格的特点。因此,庐剧也可以借鉴黄梅戏的发展基调,逐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同时,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为庐剧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人才,才能将庐剧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才能推动庐剧的发展。

尽管庐剧有着鲜明的声腔艺术,存在独有的特色,但其除了庐剧下乡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传播途径,不但抑制了其知名度,而且还较大程度制约了庐剧的推广及传承。因此,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来推广庐剧的发展,如电视剧、电影以及网络视频等,由此才能逐步得到群众的认知与了解。如二人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推广的,其在电视剧《刘老根》和《马大帅》中融入了二人转的艺术文化,成为了剧中的亮点,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同时,通过现代化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庐剧是经过媒介包装的,因此,赋予了庐剧丰富的艺术色彩,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桎梏,便于群众观赏。此外,除了以上的传播途径,还可以将庐剧引入大学校园之中,使现代青年了解熟知庐剧文化,了解中国民间艺术,推动庐剧的发展与传承②。

三、结语

在庐剧革新的道路上,我们应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只要庐剧这一艺术能继续流传下来,能让广大受众乃至青年受众所悉知与喜爱,就是有利于庐剧的传承与发展的。将现代的、新颖的以及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到庐剧剧目中,并在庐剧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不断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绽放戏曲艺术的魅力。

注释:

①郁柳.保护传承庐剧 弘扬德艺双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8):166-168.

②李卫国.省属高校重拾庐剧教育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82-85.

猜你喜欢

革新戏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