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的艺术经验及自我体验
2019-04-08王雪岩
王雪岩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00)
一、绘画体验的积累过程
绘画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体验积累,那如同闭门造车,终究不会有好的艺术作品。作为一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现带领学生学习和认识艺术领域的价值。绘画经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塑造自信的过程,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许多不同的学生,其中有一类学生因某种影响,因而对自己生活、学习和做法的认识有了误区和困难。一般这一类学生很喜欢绘画,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也积累了非常多的作品。但是他们总是嘲笑自己的作品,并保持对作品的不满。通过观察我总结出,这种学生已经失去了对艺术学习和活动的关心,只是热衷于取悦别人或自己,总是想要用作品说话。也许是曾经经历的错误的批评和反复的重新尝试完成作品便会造成这种心态。这类不能真正自我审视,曲解自己作品的和扭曲自身经验的学生,他们其实是丧失了创作的自信。没有了自信,创作也就没有了灵魂,又何尝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因此,必须提高他们绘画活动的自信。面对他们不要说画的不错和加油这类的鼓励话语,对当代的学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种扭曲的体验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画,或者一味的否定自己和作品,那么我们就要试着让学生用画笔去表现对所画之物的真正感觉,也就是和学生一起体会绘画是怎样去感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绘画经验。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先学会重新体会自己的经验,而后才能从事有创意的绘画。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共同设定主题,包括静物的布置和模特姿态的形成,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所设定的情境。因此,设定的情境就越能使学生投入其中,感受启示性的气氛,渐渐的就越能体验这些积累,最终形成客观的绘画作品。
二、通过分享他人的体验补充自我
通过教学总结出很多结论,例如分享他人的以及亲身体会的经验都能增添学生的认识。以回忆为例,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借着回忆而得到足够的提示,而更多的学生都必须经过教师的引导,通过网上搜集材料来完成命题。为了适应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培养目标的需要,必须尽量使学生学会用不同方式去分享经验,使学生能够发现自我体验的途径。这一系列联系的感觉能使这类学生达到丰富的自我体验,成功的进行绘画表现。因此,对于教师提出的命题创作,如果有学生说:“老师您的命题我不会画”时,绝不能就此放弃他,任由他去抄袭和模仿。教师应该有耐心的面对学生,必须找出究竟哪些经验是学生所不能自我认识的。师生间的交流是重要的。“你想画的是什么?”是老师最佳的发问,如果学生提出:“我想画蹦极”。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位学生的困难可能在于体会经验,而并不是不会画。那么最适当的刺激便在引发他经验的细节,以使他能体验自己的经验。“如果做过你应该知道蹦极是怎么样的?”“当你蹦极时,你的身体是怎样的?”“你的腿和手臂是怎样的?”“你穿了些什么?”“那种强烈的坠落感你觉得怎样?”等等都是能提示学生重新获取经验的问题。在课堂中,我曾经布置学生默画关于同学的作品。学生在默写和写生中提高了自己,丰富了绘画技法,提高了表现能力。富有创意的绘画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便是体会经验。最后,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一点,通过练习做出完整的创作。
三、自我的表现方法
学生的绘画和艺术创造活动,在作为自我表现的方法或仅为模仿之间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一点是没有限制的。同样是写生作业,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模特会有不同的表现。学生会分别将内心的忧郁、唯美和古典反应在作品中。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去孩子的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
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给孩子一个题目,学过画画的小孩子都说不会画,反而是经常胡乱涂抹的孩子画的很好。模仿的儿童则因为依赖他人的思想和表现方式,而变得不会独立思考。同样道理,独立思考力较强的学生,不只是能表达他所思考的事,而且能处理感情或智力上的任何困难,因此他的创作亦是感情宣泄的途径,也是人性的一种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学生对自己所需要的认识,这一点变得非常重要。但面对艺术,如果对于要表现的经验以及表现的媒介缺乏认识的话,一切艺术表现就都成为不可能。这是创造表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教师忽略这些认识,那么学生的艺术表现就会失去了它本质的精髄——创造性。当今的艺术教育有不同趋势。教育家对创作过程中强调的重点不同,有些艺术教育家着重美学批评、艺术媒介及应用、设计元素和组织。有些则只认识到个体及其心理需要。在艺术教育中,这两种趋势应该是兼顾的,它们必须密切地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