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4-08孙红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乡土美丽农民

孙红红

(甘南县兴隆乡综合文化站,黑龙江 甘南162100)

一、引言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是现代人无法更改也无法超越的。惟有历史地传承、有机地融汇,既注重对古村落(遗址)的活态传承,又防止过度的开发,深厚的民俗文化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息繁衍。

二、挖掘风土人情

“美丽乡村”体现的不只是一种生态环境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在理念上回到乡村作为“乡土社会”这样一个原点。建设“重构”不等于“解构”,不等于重新建设乡土文化。乡村建设的城镇化过程中,片面追求同一性就会导致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被解构。在乡村建设中,首先要尊重并体现乡土社会的地方差异性,解决如何重拾与构建乡土文化,也就是地方化的问题。

三、融入现代文明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对接,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强化指导和参与“美丽乡村”文化元素的融入和渗透。

如:在农户的墙体上写上励志诗篇,建造激发村民创业热情的“励志墙”、植入“美丽乡村”现代元素的“文化墙”、画有二十四孝的“孝文化墙”等等;建设“文化公园”,将“和平、和睦、和气”,“崇德、善美”等大字写在醒目处,彰显文化品位。

四、打造文化宣传活动阵地

农村要利用村部、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组织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农民群众学习交流活动。发挥文化站资源优势,设立图书室、阅览室、电脑网络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把学习延伸到村小组、延伸到农民群众家中,方便农民就近学习、就近活动。

同时,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群众的文体活动,鼓励开展文艺汇演、自由组合的自娱自乐文艺表演等,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农民群众离开赌桌到书桌,转变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促进邻里团结和睦。

五、创建活动品牌

重视和完善各类文化团体(协会)建设,大力拓展艺术团、书画协会、体育协会等团体作用,使各类社会团体及文体组织蓬勃发展,满足农民群众多层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农民群众加入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发挥特长的社团组织,鼓励吸收文艺骨干加入“文化”志愿者、教练员、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组织开展专门文体活动和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培训。统筹组织、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建立文化展示平台,拓展文化活动的渠道与载体;以陶冶农民群众情操、满足求知求乐需求为重点,通过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文体赛事等系列活动,以及“唱、写、讲、展、赛、送、传”等不同文化元素版块的凸展,大力展示农民群众积极昂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文化”研讨、交流、讲座、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合作,参与各级各类重大活动演出,培育一批“文化”活动特色项目和品牌。

六、建立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建立在“物质建设”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的特点。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需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建立实施和推进的工作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要建立专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调查研究、计划制定、统筹安排、组织协调、活动开展等工作,着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凝成“文化”体系的强大合力,把农民群众“文化”工程体系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二是建立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各部门高度重视“文化”工程体系建设的后勤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为农民群众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经费等,为“文化”铺路搭桥,创造条件,提供契机。

三是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强化“文化”的舆论引导,注重宣传展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鲜事物,塑造农民群众的良好形象,起好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贴近农民群众的方式宣传文化活动成果,形成一批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

七、结语

总之,高扬文化旗帜,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精神更愉悦、情志更高远、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乡土美丽农民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