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的文化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

2019-04-08江文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馆互联网+数字化

江文瑶

(东莞市凤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523000)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馆建设呈现出必然趋势。文化馆是服务部门,属于公益机构,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大众的文化诉求。数字文化馆以互联网为基础,科学应用数字科技,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文化馆建设,打破了文化馆的时空限制,使其全面服务人民群众。

二、“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

(一)获取信息方式的要求

数字文化馆经长期积累线上资源,为大家提供更多信息,由数字文化馆的资源库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寻找信息。数字文化馆扩大了服务范围,同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社会和文化馆职能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传统文化馆的业务形式已失去吸引力,需要社会和文化馆高度关注,并结合现代化技术,推动文化馆发展。传统文化馆寻找扩展受众领域的方式,借助信息化技术,升级数字文化馆,采取数字化手段管理和运营文化馆。数字文化馆提高了受众的满意度,符合社会对文化艺术的要求。

(三)精确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文化馆建设保证受众获得最满意的服务,经大数据分析,精确把握受众的艺术文倾向、准确定位文化行为,包括受众的参与时间和文化爱好等,使文化馆调整数字化服务资源,有针对的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性化水平。

三、“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的现状及问题

(一)设备资源共享不足

文化建设不只是“五位一体”的主要部分,还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追加文化方面的投入,各地方文化馆完善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确保文化馆的文化功能。但是,不少文化馆在建设数字文化中无法共享资源,一定程度限制了资源数量。

(二)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随着不断建设数字文化馆,各种文化影像资料如文字、图片、声音等都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时间越长积累的数字资源越多,存储与管理海量数据增加了资金与技术难度。按照国家的要求,文化馆只有具备存储数据的网络设备才可以开展数字化建设。对基层文化馆来讲,由于设备与技术的限制,存储数字资源更困难。

(三)缺少服务于资源集成的平台

当前,各个地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将数字文化馆建设作为日常工作,不同类型的文化馆配置了数字服务网站,用户通过数字文化资源,可实时分享信息。但是各级文化馆独立开展数字化建设,无法交流和共享资源,加之缺少信息集成平台共享各级文化馆数字资源,一定程度浪费了资源。

四、“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路径

(一)收集数字资源

数字化平台以数据为核心。数字文化馆建设首要任务是确定采集数据的标准,规范采集数据范围,保证获得完整与详实的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来自三个方面,即提取馆藏资源、挖掘网络资源、获取田野调差。

1.提取馆藏资源

文化馆有丰富的资源,收藏了一些独特的文献资源。比如学术著作、民间传说、史料文集、地方日志等,这部分文献是数字化平台首选资源。

2.挖掘网络资源

互联网+时代,抓取是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我们挖掘网络资源和数据库数据具体是利用搜索引擎,抓取珍贵的网络资料。网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对其搜索时必须严格选择。此外,网络资源有各种类型,需要利用现代技术与平台软件实现整合与对接。

3.获取田野调查

利用田野调查法深入各个地区,从而采集宝贵的原始资料。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多媒体资源。

(二)存贮数字资源

1.选择软件平台

长期保存数字资源主要为了移动,必须借助平台软件为加工和存储文献数据提供支持。目前,市场有很多关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软件平台,其中由清华同方自主开发的TPIV6.5软件的交互性良好,优良的界面及良好的操作等,吸引了很多图书馆用户。因此,经过考察和试用,初步决定利用该软件支持数字文化馆建设。

2.加工整合数据

数据一般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实现采集,具体类型包括文本、图像等,并由平台完成数据转换和存贮。利用扫描技术和文字识别技术转化为正规出版的文本形式文献;采取摄影复制方法转化珍贵文本文献数据;采取录音、录像方式获取口口相传及用肢体语言表达的行为资源,利用音视频剪辑软件,向数字化平台引入BWF格式的元数据。

3.发布数据

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平台建设,使平台产生交互的内容和无限的空间,并对各种文件格式有效兼容,以及在平台上快速运行,传播民族文库、民族文化、文物博览等。平台采取流媒体技术展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不仅获得大量播放资源,还可以实现网络互动,引导用户通过数字化资源获得良好的上网体验,最大程度传播传统文化。

(三)应用数字资源

采集、加工和整合文献,是整理和保护数字化的过程,关键是对数字资源进行检索与利用,即采取先进的检索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和准确的检索操作,满足了用户信息查询的需求。为了对平台科学应用,可采取用户需求分析法,对社会与学校的专家学者展开调查,得到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料,将其作为平台检索功能的设置依据。在检索界面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突出检索入口的便捷性。同时,综合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设计数字化平台界面,全方位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建立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平台,图文并茂的传递文化内涵,向用户提供详细的知识服务。

(四)优化用户群

我国网民中手机上网人群比例较大,客观说明了移动互联网发挥的主导作用。在统计市民文化消费需求时,手机成为市民获取文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字文化馆建设应紧密联系时代发展脚步,改进客户端布局,有效应对移动互联的碎片化问题,为人们的移动数字生活全面服务。

数字文化馆建设符合移动互联的碎片化要求。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迅速迎接碎片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用户的注意力很难长期高度集中,反而对短小精悍的内容更关注,学习时间自由。传统线下学习通常持续40分钟,而在移动碎片时代,人们在移动端上仅需花费几分钟的时间,75%的用户锁定加载页面不超过5秒。对数字文化馆移动客户端合理开发,高度契合了碎片化学习与移动式体验。每天分享一件藏品、欣赏一幅字画,分解系统复杂的文化知识形成独立的知识单元,有利于群众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持续满足群众碎片化的学习要求。

(五)加强建设虚拟体验设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虚拟体验这一概念被更多人关注,这也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虚拟体验设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很多数字文化馆都纷纷引入虚拟体验设备。因此,为获得全面的体验,在未来数字文化馆建设中,应提高虚拟体验设备的建设水平。

首先,综合运用虚拟体验设备和场馆传统设备,丰富了理论知识,经群众亲自体验,加深了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比如,群众利用虚拟体验设备对舞蹈戏剧独自表演。又如,向年轻人灌输传统文化时也可以使用虚拟体验设备。

其次,虚拟体验设备强调日常稀缺的事物。比如,场馆经费有限,无法同时购买乐器,尤其是一些高端乐器群众更是没有机会了解。此时,虚体体验设备表现出小型化与快速化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场馆场地的限制,可多元化设计设备,保证场馆各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群众对虚拟体验设备更青睐,容易发生排队体验的现象,因此要想方设法减少人们的等待时间。

五、结语

综合分析,社会群众通过数字文化馆享受了全新的服务,数字文化馆相应提高了文化服务的便捷与灵活性,并且由传统服务延伸至线上线下交流,相应扩大文化馆公共文化领域。基于“互联网+”背景,只有数字文化馆深度融合工作职能与互联网技术,才能满足社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文化馆互联网+数字化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