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舞台上“八字”和“推磨”的应用
2019-04-08王军
王 军
(高台县文化馆,甘肃 高台734300)
一、戏曲舞台上的“八字”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站、走、跑,“八字”表演是常见的,八字是演员表演的一种运行程式,其运行程式对展示时空、创造舞台气氛、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首先,从它的作用来讲:一是八字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二是八字可以帮助演员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三是八字可以增加舞台演出气氛;四是八字可以有力的占领舞台表演空间。
其次,从它的用途来讲:不论是舞台上演出的历史剧、现代剧,还是当今流行的广场舞、健身操,乃至大型舞蹈以及社火表演中,都常常有站、走、跑八字的表演,演员利用八字进行表演,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占领舞台表演空间,丰富舞台画面,增加舞台气氛,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美。
再次,从它的表演形式来讲:有正八字、斜八字、倒八字、走八字、跑八字等。一般情况下,戏曲舞台上以四人为一堂,戏台对联中有“三五人可作干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洲”。所以舞台上的正八字、斜八字、倒八字、多用于龙套的调度手法,是有规律的队形组合运动和变化,表现了站班、护卫、行军、会阵等生活场面,其运行程式对展示时空创造舞台气氛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1.正八字。多用于龙套上场。如小摆队上、大摆队上、挖门上、双进门上——其最后大致都要完成八字形分列两厢的“站门”格式。由于正八字具有稳定感,便于造成三角与正梯形的表演区,一般形成相对稳定的静态空间。如:金殿、公堂、府衙、帅帐等,或摆驾、出巡、行军到某一地点。
2.斜八字。一般表示从远处来到此地,龙套站斜门形成的斜八字,由于带有不稳定感,所以多表示行进中暂时的停留。从下场门斜门上的“出城迎接”,以及在下场门扯成斜门格式的“绊马索擒拿”,都带有等候的意念,这是利用斜梯形的不稳定的形式结构,等待另一方的动作线的汇合以达到平衡。
3.倒八字。就是二龙出水上、钻烟筒下以及双斜门上,利用倒八字的复向运动造成两股力量的交汇冲突的动感,表现了会阵交战或两方会面的内容。
4.走八字。如:《玉堂舂》苏三起解一折戏中,崇公道与苏三,边走边唱的走八字的表演。事述,沈延林之妻皮氏误将丈夫毒死,嫁祸于妓女苏三,苏三被收监,后由老解差崇公道解京审理。途中,苏三倾吐冤情,怀念昔日相好王景龙,深得祟公道的同情、关心和照顾。从去刑枷到认干女儿,从慢走八字到跑八字,借苏三之口揭露了旧社会对妇女的残酷迫害,控诉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的痛苦生活,说明在封建社会,虽有象崇公道那样善良的解差,但妇女得到的只能是同情,其社会地位不能得以改变的道理。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路途的遥远。
5.跑八字。如火焰驹《打路》一场戏中,李母、正旦、黄桂英,三人奔法场的跑八字的表演。既跑出了正旦、规格旦、老旦的不同身架,又充分的占领了舞台空间,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心急如焚的赶路心情。还有如:《回荆州》中,刘备、孙尚香、赵云前面的跑八字逃跑,周瑜遣将后面紧追的表演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戏曲舞台上的“推磨”
“推磨”是戏曲舞台上根据甲、乙双方行走的路线如同生活中“推磨”对转圆圈的形式而得名。
1.推磨。表演推磨时,对立的双方,面面相视,进行相互审视、猜疑、逼问。双方面对面的围舞台中央旋转一周。根据剧情亦可旋转半周,然后再转做另一个表演调度。如《狸猫换太子》抱装盒一场中,把守宫门的郭槐挡住从宫内出来的陈琳,见陈琳手里抱着包装盒起疑心,怀疑盒中有婴儿,于是两人相互对视,以推磨的形式旋转一周,再归原位,这样,一侧便于双方面对面地做戏,二侧可表现紧张的气氛。还有在《赵氏孤儿》"盘门"一场中,守门将韩劂审视从宫内出来的程婴,怀疑箱中有孤儿,两人相互对视,以推磨的形式旋转一周,再归原位。还有《别窑》一折戏中,王宝钏见薛平贵披甲挂铠后的审视推磨等等。除此,还有四人为一组的;也有甲方为一人,乙方为四人的推磨,运用时,根据剧情需要而定。
2.大推磨。四人以上称大推磨,大推磨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现将帅或高级官员率队转移、前进的情节,体现其浩浩荡荡、庄重威严的场面。走大推磨时,中间的主角不动,由龙套或校尉、兵士围着主角转走一圈,表现从某地转移到某地,或发兵前进的意思。如《法门寺》中刘瑾候皇太后去法门寺降香参佛,让贾桂下达出发令,贾桂高喊:“校尉们”众合“有”,“起驾法门寺”众又合“啊”。这时,校尉们分别给刘瑾、贾桂带马,宫娥给皇太后备车。再由校尉、太监围绕着刘瑾、太后、贾桂绕场一大圈,即众人大推磨,中间的主角站着不动,以体现侍从们列队转移,从宫内浩浩荡荡地向法门寺行进的情节。走大推磨形式,须用曲牌伴奏才可体现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场面和气势,而且舞台上不宜用“实景”,因为它是表现大队人马的转移,有了"实景"就失去意义和作用,与戏曲写意风格不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八字”和“推磨”在戏曲舞台上作用之大、用途之广,并且形式多样,我们只可重视,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