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高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效能的对策思考
——以大连数字文化馆建设为例
2019-04-08姜曦
姜 曦
(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辽宁 大连 116021)
一、引言
文化馆的核心价值是由文化馆的功能和地位所决定的。它包括传承、创新、引领、繁荣。其中“创新”是文化馆得以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下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馆的传统服务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发展赋予的新任务,文化馆只有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才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创新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理念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是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下政府所做的适应形势发展的正确举措。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建设拓宽了政府为人民提供文化服务的渠道,是政府强化服务观念的体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效能,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和工作理念。一是要树立数字化服务全局观念,增强共建共享意识;二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服务观念,根据人民群众的诉求,按需供给,拓展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确保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三是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坚持“四破除、四树立”,即:破除个人利益至上、大锅饭心态较重的错误思想,树立馆强我荣的主人翁理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束缚,树立面向全社会的服务理念;破除保守的思想方式,树立敢想敢试的创新理念;破除“坐而论道”的不良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实干理念。
三、创新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模式
大连市群众艺术馆作为辽宁省建设数字文化馆的先驱单位,就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方式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化馆在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组织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承担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搬到网上,拓展和延伸了固定文化设施功能,把优质的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输送到基层群众,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以增强互动为目标,实现品牌活动网络化运作
各地文化(群艺)馆都有自己的品牌活动,通过网络化运作,有利于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现品牌影响最大化,传播效益最大化。
以大连为例,2018年大连市群众艺术馆依托大连数字文化馆开展的“我们爱非遗”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自推出以来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线上投稿百余幅,评选结合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委意见,评出大连最具特色的非遗摄影作品。这种组织形式,有效弘扬了我市的非遗艺术。
除此之外,作为品牌活动之一,大连市群众艺术馆于2017年依托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策划开展了“唱大连.爱大连.舞动大连”天途杯广场舞大赛决赛线上助力活动。在决赛前一周,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将进入决赛的团队进行整合,在平台上发起了为团队点赞助力的活动。在活动上线一周内,访问量一路攀升,最终访问量达到了118950人次,用户注册达5581人,助力人数达11341人次。此外,群众馆的其他品牌活动也将借助网络运行,通过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展示优秀作品、对接群众需求。
(二)以文化乐民为导向,实现视觉艺术网络化展览
“让艺术家办得起展览,让老百姓看得起展览”。坐落于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的群星展厅是为市民打造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自免费开放以来,展厅秉承“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长期坚持“免费办展、免费观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上百期各种门类的视觉艺术展览,展出不同类型的视觉艺术作品,书画、摄影作品在这里登台亮相,参观人数上万人次。然而仅仅靠一年几次实地展览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欣赏需求。为此,群艺馆利用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在“展览展示”栏目中,搭建大连市线上艺术展厅,汇集全市优秀的美术、书法、摄影、非遗作品,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为群众提供“永不落幕”的艺术展览,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平台上体验身临其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以人民需求为核心,实现文艺作品网络化展演
多年来,大连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文艺演出和非遗展演,得到了群众们的热烈反响。为了让这些精品力作发挥最大效用,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在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推出了“共享精品”栏目,一方面梳理大连本地特色视频资源,包括演出视频、非遗视频等在平台进行展示;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对接,实现国家资源在大连本地的落地服务,根据大连本地群众实际需求,梳理文化共享工程精品专题资源,逐步完成国家资源50%以上落地大连,让更多观众受益。同时在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设置“有才你就来”栏目,鼓励广大文艺爱好者通过该平台,分享创作成果。该栏目针对群众创作作品类型,分为“我来唱你来评”、“我来演你来评”、“我的作品你来评”、“我来跳你来评”四大板块。群众可上传自创作品,经后台审核后,在前台展示,由平台入驻的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实现远程指导,激发群众的创作热情,促进大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
(四)以服务公平为标尺,实现群众需求的网络化对接
大连市群众艺术馆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将各类活动、培训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在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通过“活动海报”栏目,整合汇总全市文化活动资源,涵盖文艺展演、展览预告、活动投票、征稿启事、“群星讲堂”公益培训等,为广大群众提供活动在线报名预约、智能电子票务、一键快速分享等数字化服务功能,不仅方便了群众,也确保了活动及培训的公开、公平、公正,还大大提升了公益培训的受益面。针对千家文化大院培训工作,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在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开通了“预约点单”栏目,提供演出类、培训类等“点单式”预约服务,打造线上“点单”文化资源,线下根据“订单”实体配送的服务模式,逐步在全市形成公共文化资源大配送、大循环格局,激活全市优质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与此同时,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还在数字馆平台开通了“场馆预订”栏目,通过整合汇总全市各级文化馆站可预约的文化场地信息,为广大群众提供远程预约场地的功能,透明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外开放情况,提高全市公共文化场地资源利用率。
(五)以责任意识为根本,实现艺术知识网络化普及
全民艺术普及是文化(群艺)馆的使命和职责。日前,大连市群众艺术馆除了结合免费开放工作,通过举办有质量的实体、流动艺术展览、演出、讲座外,还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开设网上课堂,将各类讲座搬上网站,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辅导。
目前正在建设的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上的“辅导培训”栏目,整合了全市各类艺术培训视频资源,涵盖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文学、培训八大艺术门类,支持群众在线学习、下载和分享,提高优质资源利用率,扩大培训受众面,助推全民艺术普及。
(六)以平台展示为途径,实现非遗文化网络化推广
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保护非遗从根本上就是保护它的传承实践,就是要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利用平台的“非遗传承”栏目,集中展示大连市非遗资源。从非遗资料、本市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场所着手,并引入非遗活动,形成项目、传承人、活动、场地四位一体的格局,全方位展示和解读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平台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关注、感知、品味、保护和传承我市优秀的非遗文化。
(七)以提升效能为目的,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化管理
文化志愿服务是文化领域一项重要的工程,为提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的效能,群艺馆依托大连数字文化研发了“志愿群文”栏目,该栏目以弘扬大连市志愿精神、展示志愿风采为主题,建立本市群文志愿者、志愿团队信息库,发布志愿活动信息,搭建我市志愿者、志愿团队展示交流窗口。实现志愿者、志愿团队在线申请、志愿服务发布、志愿人数统计、志愿服务调度、志愿风采展示、志愿舞台、志愿证书打印等功能,从人力上优化配置和协调调度,实现了志愿服务的智能化、轻量化和高效化。
四、大力培养或引进数字信息服务人才
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离不开数字化应用人才,纵观大连市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数字化、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人才问题是关系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推广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迫切需要数字应用方面的服务与管理人才,服务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建议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进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数字化加工、系统维护、数据库建设和运行等工作;一方面要深挖潜力,激发活力,实现现有人才的转型升级。与互联网公司相比,文化馆在薪酬、发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差距,大量引进数字化人才还有难度。我们可以立足文化馆自身人才队伍,在数字化服务实践中,加速对他们的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对业务干部的互联网思维意识、数字化、信息化实用技能培训,不断促进业务干部能力转型升级,提高队伍的数字化素质,以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馆工作的需要,逐步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队伍。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化时代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与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群艺)馆的文化服务面临巨大挑战,其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不断地提高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效能,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数字文化发展成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普及化、均等化和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