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水画的“有无之境”传达的艺术精神

2019-04-08邓雅楠王睿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欣赏者山水画意境

王 雯 邓雅楠 王睿琦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绪论

中国传统艺术由古至今都承载着独有的中国精神文化,不同于西方艺术的重再现、逻辑与理论的结合。中国艺术往往更看重形象意会,中国运用直观经验,在微观渺小的局部深入洞察,从中体会领悟其中所传达的情感与精神。通过中国感悟式视觉体验便可引申到中国老子的“有无之境”理念中来。透过“有”看到“无”,从体会“无”中看到更多的“有”,在似有似无、有中生无、无中生有的循环变化中体悟到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精神。

二、中国“有无之境”的释义

在《老子》中曾道“有无相生,难易难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其中的“有无”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指的是在一切对立事物中,两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一种哲学。

《老子》中曾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有”是由“道”所产生的,这便是“生于无”的结果。老子的“有无学说与西方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黑格尔在论“一与空”时曾讲过“无作为空,既然和有的事物不同,也就是在有的一以外了。”“有的一以外”便是“无”了,“无”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成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在“有无”释义理解中便可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性和哲学含蕴。“有”与“无”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我们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看到“有”,再通过“有”体会到“无”,往往无形的事物力量更强大,更震撼人心。老子强调要以“无”为本,把“无”提升到所有认知的最高地位,并把“无”的传达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递变中感受中中国传统的艺术生殖力的光芒。

艺术往往都存在与矛盾的体系之中,黑白、冷暖、方圆、刚柔等都在矛盾之中展露出“合和”的意境之美,而在“有无”所表露出的即有“有”才有“无”,无“无”不成“有”,“有中生无”“无中生有”“似有似无”的循环变换中往往承接着最好的艺术意境之美。通过“草色遥看近却无”里的“有见无物”,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中生有”的艺术效果,都可深深感受到艺术形式强大的外延效果和深刻的内涵。诚然,任何艺术形式都是艺术家表现情感的一种媒介载体,形式上的“有”发挥到极致便是“无”的深刻蕴意,从而带领我们进入到一种“似有似无”“无中生有”充满奥妙的审美意境中去。

三、中国山水画的“有无之境”——有限中见无限

艺术创造本就是艺术家通过将艺术形象和艺术表现方式发挥到极致,从而把其中裹藏的深刻的艺术内涵释放出去,把这些所有“有形”的事物叠加到一起,最后将欣赏者带领到充满奥妙神秘“无限”意境中。

而无论是雕塑、摄影、还是绘画都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把最有意义的瞬间定格下来,那一瞬间足以让欣赏者联想起事物发展的前后,种种的细节描绘也足以让欣赏者去深刻体会领悟到其中囊括的情感思绪。这便是在有限中看到无限,在瞬间中看到永恒。

譬如米隆的《掷铁饼者》,它所展现的是那健美、庄重、和谐的运动精神。的确,造型艺术的独有魅力就在于它的存在使欣赏者能够融入其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想象的力量尽情迸发出来。

中国的山水画更能体现出“有中见无限”。要在散点透视的空间结构中去欣赏中国的山水画很容易想到张璪的那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五代山水画家在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性情的和谐统一。谈名言:“外师造化,中山书画离不开“皴”与“点”。我们在看“皴”与“点”时,从客观物质上来讲是山川中的土壤石质的结构纹理,而从主观精神上去分析则是作者将自己丰富饱满的情感表达出来。笔墨描绘了物质的肌理形态,描绘了一个“有形”的事物,却也在每一个局部每一笔线条上都深深刻下了自身主观上“无形”的情感。

诚然,中国山水画不是西洋画几何画的空间,而是时间化的空间。就像郭熙在他著名的画论《林泉高致》中总结了北宋时期山书画“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的精神。中国山水画意境之深之远,是超越自然写实的有限存在,而是一屹立于缥缈深邃充满无限的精神世界。

中国山水画的“有无”从某种侧面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虚实”,山水画往往亟亟于抽像的笔墨互动、虚实错落中进行更为真实的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捕捉。而“虚实”理念,则不难想到中国山水画的“空白”内涵。而“空白”的深层理解,也不单单在视觉层面上,中国古代的器乐上有留白的方式出现,使整个音乐节奏营造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氛围,所有的“有声”都是为了营造最好的“无声”艺术效果。

中国山水画中会有留白的现象,“残山剩水”会让欣赏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留白的意识,因为这是在为欣赏者营造出心灵上的情感共鸣。中国山水画的空白现象,是艺术家笔下的沉淀,为了降低感官所带来的刺激和煽动,从而把艺术作品上升为一种艺术精神。反感官的空白现象,是为了在视觉上出现一种更加纯粹的情感深思。

马远的《踏歌图》,画面上方的空白设定,似乎是远处山的磅礴亦或是云雾的缭绕,这种似有若无的虚无缥缈的神境,往往让欣赏者对此献之驰骋。山与水的有限空间中容纳不住艺术家心中的无限情感,也纳不下此情此景的哲学意境,在“有无”的意境中,带来更大的视觉体验和心灵升华。

四、中国山水画传达的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一画收进鸿蒙之外”。其中的深意往往就在于这形神结合之中,通过点线面的呈现方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精神尽情揽入其中。中国画以“气韵生动”为本,讲究天人合一、时空合一的意境,借助于“气”所萦绕的氛围来衬托出“情”的深邃。

而中国山水画的“有无之境”其中的“有”与“无”,可以理解为含有中国文化积淀的艺术辩证法的形式外壳,即技巧形式的“有无相生”与精神内涵的“无有”境界的有机融合。在有形的艺术形象之中题体会无形的精神内涵,在形神交融之中去展现中国独有的艺术文化精神。现代艺术的结构往往是通过视觉的接触和心灵的感受相叠加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视知觉总是在灵性十足的表象的不确定的意指中。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设计作品,无不时刻都在把“形神理念”通过中国传统的元素将其展示出来。无印良品的设计师原研哉也将“有无理念”运用到无印良品的设计思维中进而打造这种自由境界的“有无”。这种蕴藏着精神意蕴的“无”与“有”的关系,突出显现着中国艺术的智慧形式以及美的特质,也在这“有无”的意境中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经典。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将这种“有无”传达出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将这种艺术精神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欣赏者山水画意境
留出想象的空白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