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艺术”与“舞蹈”及其本体之廓清与编导研究外延的可扩展性假设

2019-04-08向柳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编导本体

向柳静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00)

一、舞蹈——作为文化的舞蹈

人类的广义舞蹈现象和概念不是“艺术”,而是“文化”,因此,广义的舞蹈的概念是文化属性。“舞蹈”的发生对人类来说,最初并非是“艺术”的行为,而是“生活”的必需。人类为了生存的目的,创造了舞蹈这类符号语言,在人类信仰“万物有灵”的初始年代,为了保存生活,在生活中的种种场合中运用它与天、地、神、人及世间万物交流,以达到生存的需要和目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解释为何在原始部落生活中舞蹈的无处不在。而且,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舞蹈亦不只是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艺术”,而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文化”。而舞蹈艺术功能的不断增强,舞蹈从生活向艺术的转变,则是近代文明发展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的舞蹈”和作为“艺术的舞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的舞蹈

作为艺术的舞蹈,用逻辑学的定义等于种差?属的方法,舞蹈的上属概念为“艺术”,与艺术之间的种差为“人体动作”,即“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与武术、体操、跳水、水上芭蕾、冰山舞蹈等竞技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更趋于抒情性、表现型、审美性和非功利性等特征;与哑剧这种模仿性的人体艺术相比,舞蹈则更趋于概括性、抽象性、虚拟性和写意性等特征。”①

但如果把舞蹈文化简要分类,我们可以看清先学界所研究的舞蹈艺术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作为“艺术的舞蹈”——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为主要功能的舞蹈艺术,在人类发展史上是非常晚出的概念。清晰地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对人类舞蹈的健康格局建设意义重大。

三、“舞蹈”的本体概念分析

有关“舞蹈”本体的探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舞蹈界出现,因为十年的浩劫,当时的舞蹈就是在模仿和表现生活。人们对此的精疲力竭导致开始对舞蹈本体进行思考和研究。改革开放确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国家政策使随后的8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80年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的盛况空前,那时吕艺生、冯双白等学者在《舞蹈》杂志上进行了关于舞蹈本体的大讨论;在当时也兴起了一股“美学热”的思潮。“美学热”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本体论探讨为中国当代美学提供理论指南。在实践当中,巴兰钦交响芭蕾的进入使得中国舞蹈艺术之浮夸、炫目、肤浅之风貌映衬地及其捉襟见肘,在那之后,编导开始觉醒起来,将舞蹈放到动作层面,开始注重舞蹈的表现力和情感,在当时,对舞蹈的本体研究就是舞蹈形式(语言)的研究。综上所述,对舞蹈本体的认识从模仿、表现,再到形式,都是在美学视阈下的研究,但对舞蹈本体的认识不应该只是其中一种,舞蹈以“身体语言”为主要媒介,但舞蹈的本体也不只是动作本身。

的确,舞蹈的身体动作语言是舞蹈语言的核心部分,但是舞蹈的语言还包括身体动作之外的因素,例如身体的装扮、伴随的声响、携带的器具,以及与身体活动互动的场所和环境,就像我们进入音乐,古代的乐从来不把舞蹈不当做是它的东西,它会将是它的“乐之容”,那音乐就是舞蹈的“舞之声”,服装道具、环境一系列都是“舞之容”,它们共同建构舞蹈表现的视像和意象。而本体就是舞蹈运用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来传达我们的认知,通过建造一种视象来传达我们的思想情感,通过建构的一种艺术性来传达我们作为人对世界的发现。

四、结语——编导研究外延的可扩展性假设

所以说,人类舞蹈的身体不仅仅是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还是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此,舞蹈既不是“纯粹动作”(动作只是手段),亦不是综合性的艺术(不是多种艺术的拼贴,而是有一个多媒介的构成的可分离整体),而是以身体动态为核心与多种媒介融为一体的语言建构的“文化”整体——不只是“艺术”(冰山一角),而是“文化”(连绵无垠的冰山)。

当我们对舞蹈作为文化的舞蹈与作为艺术的舞蹈艺术的关系及其概念得到厘清之后,对舞蹈本体的研究同时也获得了外延的延伸,那么编导就能从更广阔的视角下对舞蹈本体进行放射性解读和研究,使得作为文化的舞蹈得到更加丰富的认识和发展。对舞蹈不仅是“艺术之母”,还是“文化之母”、“一切语言之母”这一说法得到真正的证明和更多认同。

注释

①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编导本体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想一夜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