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9-04-08徐程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德育教学内容

徐程阳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江苏 南通226400)

小学体育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价值。因此,以下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具体策略进行了阐述。

一、基于教师表率进行德育渗透

古语有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身体力行,别人才会真正的信服和听从,如果只说不做就很难让人从心底里认可和听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但是却非常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而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无疑就成为了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潜移默化带给学生影响。因此,要实现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就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身正为范通过“身教”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注意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做到礼貌待人、用语文明、穿戴得体、落落大方,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形象,借助自身的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其次,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是学生心中的道德榜样,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一方面要应做到爱岗敬业,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认真严谨的对待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做到诚信待人、遵纪守法。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以工作忙或者是其它的借口在事后推脱。同时还要积极带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规范,不迟到、不早退,从自身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认真的做事态度、诚信的做人态度,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最后,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需求。这是因为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为了实现德育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力争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因子,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然而,不同教学内容之间在德育价值上往往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只有真正把握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其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并据此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德育成效。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属于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够取得胜利。根据球类项目的这一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就可以借助球类运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意识;中长跑等耐久力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形式较为单一、运动负荷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过人的毅力才能够坚持下来。根据耐久力体育运动项目的上述特点,在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训练时,就可以借此锤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运动,对抗性比较强,且要求参与者面对来球要能够做出迅速做出反应,特别是在单打比赛中对抗和竞争的因素体现的更为突出。根据小球类运动的这些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就可以利用小球类运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敢打敢拼、果敢拼搏的精神。由此可见,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在德育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不同,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取得理想的德育渗透成效,必须要注意基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德育渗透。

三、基于教学组织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为了实现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还应将德育贯彻落实到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之中。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重视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在组织开展教学比赛的过程中,注意强调比赛规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等等,只有深入挖掘教学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和德育价值,并在教学中进行适时适当的渗透和融入,才能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取得理想的德育成效。

四、结语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却不仅仅是灌输和讲解一些大道理这么简单,而是要在“立言”的同时,“立身”、“立德”、“立行”,从自身做起,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进行科学有效、适时适当的渗透与融入。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德育教学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体育运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体育运动小常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