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认知语言学视角

2019-04-08刘明东唐文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言学微课教学策略

曾 清, 刘明东, 唐文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省教育科学基础教育学科研究基地,长沙 410205)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中规定了不同年级的英语学习需要达到的级别。如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需要达到二级要求,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1]。这要求小学英语教育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保证足够的信息输入外,还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英语新课标》中还提出“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例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1]。

现在城市小学生普遍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甚至有些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英语学习,此外有很多学生还在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学要求必然有所提高,而学生的水平又参差不齐,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堂教学的难度,但也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机遇。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但儿童是比较特殊的受众群体,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任何方法或内容上的创新必须考虑儿童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被引入课堂内外,但微课并不等同于播放视频,微课的使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上都应有所差别,本研究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就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现状

微课属于比较新的概念和教学方式,在国外诞生的时间不超过十年,在国内的研究也刚兴起不久。因此,本研究先对微课的概念进行梳理,并分析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的现状。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征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而如今广受关注的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以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影像录制的60秒课程。在国内,胡铁生较早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将之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的组合”[2]。唐军、李金钊等对各种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四种微课相关的概念:微视频(Micro Video)、微学习(Micro Learning)、微课或微课程(Micro Lecture)和微型课程(Micro Lesson),他们认为以上四个概念在时间长短、学习方式、材料格式和应用领域等均存在不同[3]。

根据以上概念划分,本研究所谈到的微课指上面的第三类,即用于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以视频、音频为主并辅以文本的、正式的学习方式。相比传统课程,微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可视化。传统课程只能做到图文并茂,但微课还可做到音形兼具,这样会给受众带来更加直接的四维体验(三维+声音),增加刺激强度。2.时间灵活。微课的时间短小灵活,最少1~2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既能根据内容而定,又可以根据受众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小学生专注力有限,微课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3.主题集中。微课主题相对独立,内容集中、有针对性,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介绍。4.形式简单。微课的设计和制作简单便捷,占用资源少,适于移动设备的播放,形式上不宜多样,保持方便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二)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微课从国外引入时间不长,目前我国小学微课教学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微课介绍和制作的培训并结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微课大赛等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宣传推广微课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就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硬件设施建设薄弱。微课是电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其使用离不开配套的硬件设置,而我国目前很多小学的教室尚不能达到相应的条件,硬件设施亟须升级。其二,软件使用能力不足。微课课件的制作需要使用专业的编辑软件,小学英语教师的IT能力相对较差,在这一点上普遍存在不足,但可以通过参加相应的软件培训来提高。此外,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等方式来节省单个教师的时间。其三,现有课件资源欠缺。在信息化时代,虽然英语和介绍英美文化的音视频资源本身是十分丰富的,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转向,广大英语教育者意识到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和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并不意味着大量地学习西方文化;相反,我们更应该学会用英语来介绍和宣传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做到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输出。由此,现有的音视频资源就不再适合了,各级文化部门和宣传出版机构有义务制作和提供更多的英文版资料来宣传中国文化。其四,家长配合能力各异。微课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外,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也可以使用,但是小学生能力有限,不能独立完成这一过程,在家里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协助。家长的英语水平有高有低,英语水平高的家长帮助孩子预习复习可以事半功倍,而英语水平低的家长甚至无法提供任何帮助,这就对教师在作业布置和课程安排上提出了要求,即尽量避免因家长配合能力不一而带来对学生课外学习的影响。

二、认知语言学观照下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构建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较广,而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典型的二语教学,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观照下的二语教学观为出发点来进行探讨。

(一)认知语言学的二语教学观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对客观世界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其核心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其中关键一点是从现实向语言转化的认知过程,而这一认知过程又可细化为“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从这一详细过程来看,意象图式是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又是形成范畴、概念和意义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4]。

基于人类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的教学观强调语境和语言使用的作用,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提倡在教学中设计难度逐级增加的交际任务,为学习者提供大量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使得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既习得形义配对的构式,又获得深层的社会和文化信息[5]。文秋芳总结了针对二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观,并提出了三条基本教学理念:1.以构式习得为教学目标,以理据驱动教学过程;2.以不对称频次输入为教学内容,以显性教学提升教学效率;3.以体验性与交际性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6]。

(二)三个环节的微课教学策略

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具体的实物,离不开一定的动作,很难完全理解纯语言文字形式提出的命题。因此,在小学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讲授的方法,而要多利用实物,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初学英语难免会对时态语态、词性变换、单复数等不同于汉语的语法现象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要结合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性,在教学理念上要以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做适当调整和创新,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认知语言学观照下的小学英语微课教学主要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教学过程和提升教学效率,具体可以将微课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

1. 课前教学策略

在课前,教师在对授课内容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可根据需要制作微课。课前微课的内容主要是用作预习的资料,但是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条件下很难独立进行预习和课前准备,需要家长的协助,而家长的英语能力也将制约预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浅显,从儿童认知的心理来讲,应以动作刺激和实践教学为主,预习这种学习方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在课前微课的投入方面可以少做考虑。

2. 课中教学策略

课中教学在所有阶段的教学中都是最重要的,而微课在课中教学可以发挥广泛的作用:其一,导入引出。对于一个新的话题、节日、风俗、单词等的介绍,教师可以用微课来导入和引出,例如介绍中国春节,教师可以指出春节的时间都是在冬天,北方地区多在下雪,到处都在放鞭炮,门前会贴春联挂花灯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留下印象。这些内容如果只是用口头语言来介绍,很容易让人感觉空洞,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所以无法和实际联系起来,教学效果不好。其二,场景再现。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景而产生的认知结构[7]。场景再现即把口语对话、习惯用词和其使用的场景结合起来,以生动、真实的形式让学生对英语环境有所体验,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建立认知图式,即在什么场合、什么语境下如何进行对话和选词,甚至交流和问答的口气都可以建立图式,帮助理解认知。同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下说出来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所表达的态度也是有区别的,在这一点上人类的语言基本都是相通的。其三,重点讲解。每一节课都会有重点、难点等需要学生掌握,教师对于这些教学重点、难点需要举一反三,反复强调,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讲解。此时用微课这种图文并茂、视频音频都有的方式是最好实现的。例如在讲解单词“family”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或讲义上用关系树把“family”所包含的所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都介绍出来,然后再通过微课,有声音、有图像地介绍巩固一遍。这样,学生更容易把单词、单词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所代表的人物身份联系起来记忆。其四,实践体验。诵读、跟读这种方式广泛出现在各种语言的初级教学中,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朗朗读书的少年,再到苦记单词的大学生,无不在使用这种方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有节律的东西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可用微课的形式来带领学生进行单词、短语、句、段的诵读和跟读,让他们对这些语言符号有切身的体验,从而加深记忆。

3. 课后教学策略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或者年级的网络交流平台(QQ群、微信群等)和学生保持联系,进行课后交流,教师可以在学生提问与反馈中进行教学反思,找到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解答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共享课堂微课资源和部分额外的辅助微课材料,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对于重点、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并加深理解。而对于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这些额外的微课内容,则可帮助其扩展视野,提高能力。

三、认知语言学观照下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的应用

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虽然不像大学英语一样有听、说、读、写的明确划分,但是在教材中也有简单的划分,而教学策略也需要与之对应。引入微课之后,就多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ook at the Monkeys”为例,介绍微课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课前:微课的构思和制作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各种动物为例,介绍一些与运动相关的动词,如walking、 jumping、 running、swimming、climbing、flying等。因此,微课的构思和制作要与这些动作相关,最好找和教材一样的动物来举例。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几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和预热一下,例如:“你们在动物园里都见过什么动物啊?”“能不能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字?”“这些动物是怎么运动的?”等。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思考一下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差别,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二)课中:微课的播放和使用

课中是微课使用的主要环节,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微课方式授课。在本单元Unit A部分一开始的Let’s learn小节里就介绍了五种动物及其对应的运动方式:bird(flying), elephant(walking), rabbit(jumping), tiger(running), fish(swimming),而在紧接着的下一小节Let’s play里就是学生的角色扮演和模仿环节,即一组人做动作而另一组人猜相应的动词。因此,为了尽早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概念、形成对应的图式,教师可以在第一小节就播放微课,微课的内容就选择和教材里一样的动物,让学生看到它们运动方式的差别。相比传统的教材+音频教学方式,微课的引入可以实现教学材料从二维到三维、从音频到视频、从静止到运动的转变,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更加具体生动,所构建的概念更加丰富全面,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图式也更加真实稳固。

在接下来的一些小节里,如Let’s try, Let’s talk, Let’s play和write and ask等,都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即通过各种方式把具体的动物和代表性的运动方式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择重复播放微课视频和仔细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动物和动作有更细致的理解,如:walking就是正常速度的走路,大象很大,走路比较慢;running就是快速的跑,老虎要捕食猎物,所以跑得很快;flying是在天上飞,一般是鸟类等;swimming是在水里游,通常都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如鱼等;jumping是跳,兔子走路都是一跳一跳地走。这样的讲解和总结可以让学生对于不同的动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Unit B部分是对Unit A部分的拓展,这一部分又增加了几个新的动词,对于新的动词还是用相应的动物举例,仍可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进行三维立体的介绍,具体方法与Unit A相同。而在Unit B中学了几个新的动词之后,会出现用同一动物来作为不同动作的举例,如大象可以walking,也可以drinking water,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拓展动物和动作的关系,从Unit A的一一对应,到Unit B的多多对应。如在Let’s Learn的小节里:可以把Unit A里的微课视频扩展成一群大象在walking,它们走到河边然后drinking water;一群狮子在捕食猎物,它们在running,捕获之后又为了争抢猎物而fighting;一只青蛙从荷叶上jumping到水里,然后swimming,等等。

(三)课后:微课的分享和评价

在课后,教师要将微课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还可鼓励学生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内容的回顾和重点难点的复习,有效落实教学和学习目标。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微课资源供其进行课外拓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微课进行匿名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虽然小学生提不出专业性的意见,但是他们的感受往往是更直观的,也是符合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心理认知的,反而更加难得。根据这些意见,教师可以对微课内容和教学安排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的优化

龚敏莉对广东省评选出的66份小学英语微课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她发现这些微课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小学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年级段的英语微课使用比例分别是0%、47%、53%;2.从微课的时间来看,0~5分钟的占15%,5~10分钟的占85%;3.从授课语言来看,教师采用英语授课的比例为62%,采用双语授课的比例为38%,其中高年级的英语授课比例低于中低年级[8]。

上述统计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也给微课的制作和使用策略提供了优化的方向:其一,从微课使用的年级来看,需要加大低年级的微课使用比例。年龄越小的孩子对于视频、音频的资料越感兴趣,微课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二,从微课的时间长度来看,需要提高短时间微课的比例。微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该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在微课的使用中和使用后也应有讲解和师生互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注意控制微课的时间长度,有必要时可以重复播放。其三,从授课语言来看,仍有较大比例的双语授课,甚至有个别微课只是在朗读句型时使用英语,课件标注、指令语都是中文。在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背景下英语课堂更应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在讲解时可适当使用双语,如果在微课中还用中文,则失去了使用微课的意义。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对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具体操作原则还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修正,总体的教学策略和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五、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微课这种新兴的方式正逐步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可视化、时间灵活、主题集中、形式简单等特点。小学教育的适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具体的实物,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也需要结合动作的辅助来形成图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微课这种形式所具有的特征符合认知语言学的教学观,能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教学。

具体而言,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小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可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材料,也可不作过多要求;课中可起到导入引出、场景再现、重点讲解和实践体验的作用,是微课重点发挥作用的环节;课后则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扩展。此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图1 认知语言学观照下小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型

猜你喜欢

语言学微课教学策略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