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eminar+微课教学法在大四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08刘睿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期
关键词:顶空溶剂教学法

刘 彦, 李 程, 刘睿思, 律 涛, 蒋 晔

(河北医科大学 药学院,石家庄 050017)

0 引 言

大四是大学生巩固和补足的阶段,是学生大学4年学习整合、融会贯通的关键环节,更是整个大学学习的点睛之笔[1]。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就业或攻读研究生等挑战,是对其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水平及创新思维的考验及验收,因此,大四是一个集角色过渡性、专业实践性和创新研究性于一体的整合时期,是大学时期的重要阶段。

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在大四阶段涉及的中药分析、食品安全与检测等实验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将多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知识点多、应用范围广,涉及多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且与实际应用及技术发展紧密相关。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而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对一门实验课程而言,合理、恰当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2]。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实验教学多是以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印证、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药学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3]。对于基础专业课而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而对于综合性强的中药分析、食品安全与检测等实验课,其固有的程序化教学模式虽面面俱到却无法突出重点,不利于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当中,无法测试其在实验中对综合性知识点的理解力,也不利于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性和应用能力的培养[4]。

因此,为适应该类实验课程的特殊性,本文以Seminar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微课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① 除课本、讲义外,增加线上实验视频等微课作为前期预习资料;② 实验过程中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③ 摆脱原来“按方抓药”的基础模式,实验结束后增加实验讨论及实验改进方案,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各知识点运用到实验里,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1 Seminar+微课教学法

1.1 Seminar 教学模式特点

Seminar 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模式[5-7],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 以学生的需要为本。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将传统教学的单相传导模式改为双向互动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 具有延伸学科的功能,是课程的深化和拓展。在讨论模式下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不仅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拓宽知识面,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③ 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Seminar 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研究问题,它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Seminar 教学模式已应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实践中[8-12],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达到了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目的。

1.2 Seminar+微课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食品安全与检测实验课程中的顶空-气相法测定塑料餐盒中苯乙烯的残留为例,该实验内容包含了溶液配制、样品提取、分离、检测手段的应用及检测方法设计等,若按照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来设计,样品提取、分离过程耗时长,对实验学时、场地及仪器都会造成压力,且无法突出实验内容的侧重点。因此,本课题结合Seminar教学法及微课模式用于食品安全与检测的实验教学实践,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的困境。

在Seminar教学法+微课模式下,将每个实验内容大体分为3部分:① 微课视频部分。首先将实验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发布在网站,学生可随时浏览、了解实验内容,使其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等,激发其在预习过程中思考问题;② 实验操作部分。由教师指导技术性操作,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各类大型仪器,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未来工作、科研打下坚实基础;③ Seminar部分。教师根据实验内容给出问题,学生自行讨论,目的在于对该实验所涉及理论知识进行强化;拓展思路,依据光谱、色谱等知识提出实验改进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微课视频内容

对于顶空-气相法测定塑料餐盒中苯乙烯的残留实验而言,其样品前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对照溶液的配制、样品溶解及待测物质的提取。①对照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乙烯对照品50 mg至100 mL量瓶中,加DMF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溶液浓度为500 μg/mL,取1 mL至顶空瓶中,压盖、密封,待测。②样品溶解。将一次性塑料餐盒剪碎,精密称取0.1 g至顶空瓶中,精密量取DMF 1 mL溶解样品,之后压盖密封,待测。将装有对照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顶空瓶分别放入顶空进样器中,待提取检测。

顶空条件的设置、顶空瓶的位置及顶空进样器取样过程,均为微课视频的重点内容。

2.2 实验过程

首先,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微课视频中所涉及内容进行提问及讨论;之后,将已配置好的对照品溶液、样品溶液发放给学生,由学生亲自压盖、密封;最后,在教师的监督下,由学生开启自动顶空进样器及气相色谱仪,设置实验所需的仪器参数,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①顶空进样器条件。样品瓶温度:120 ℃;阀箱温度:130 ℃;管路温度:140 ℃;进样时间:1 min。②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PEG-20M毛细管柱(φ0.53 mm×30 m,0.5 μm);载气N2流量:4 mL/min; 柱温:110 ℃;进样口温度:180 ℃;FID检测器温度:200 ℃。

记录色谱图(见图1),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

2.3 Seminar部分

2.3.1讨论问题的选择

顶空气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析方法,该实验采用溶液顶空,即将样品溶解于顶空溶剂中,置顶空瓶保温一定时间,当待测物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平衡,定量取气体进样测定[13-14]。由此可见,该实验的核心内容是顶空进样,而气相色谱条件也是决定实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因此,以气相色谱原理、顶空进样法及实验结果为出发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该实验的设计过程及改良思路。

图1 样品色谱图

综合以上分析,提出讨论问题:① 结合PEG-20M毛细管柱的特性,分析顶空溶剂峰为何在样品峰后面?② 该实验采用顶空进样法进行在线前处理,试分析本方法不足之处,是否有改良的必要?如何改进?

2.3.2讨论模式的设计

讨论部分以交叉分组方式进行,对学生进行分组编号,例如30名学生,分为红、黄、蓝、绿、白5组,每组成员编号1、2、3、4、5、6,同颜色的为一组进行第1轮讨论,之后小组成员交叉,不同颜色同一编号为1组,例如:红1、黄1、蓝1、绿1、白1,……,依次组成新小组进行第2轮讨论,最终每小组选1名汇报人作最终汇报。讨论过程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及知识面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且有利于同学间交流沟通培养其合作精神。

2.3.3讨论成果

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可将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如下:① 通过改变色谱柱极性来改变溶剂峰位置;考察顶空溶剂种类,选择沸点低于待测物质的顶空溶剂可改变其出峰位置。② 由实验结果可知,顶空溶剂峰在待测物之后,且峰形宽大,其峰内可能含有高沸点残留物,导致分析结果失真。因此,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顶空溶剂进一步完善该实验。首先,所选顶空溶剂对待测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沸点较低的甚至不具挥发性的溶剂作为顶空溶剂。

通过查阅文献[15-16]可知,不具挥发性的离子液体可作为顶空溶剂,且并未用于苯乙烯残留分析的报道,因此,该观点是对原实验进行完善的创新之处,将作为大四实习课题正式试验、研究。由此可见,学生通过Seminar教学法讨论方式对实验内容及实验设计思路有了更深入理解,不仅强化了专业知识,而且激发了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

3 结 语

Seminar教学法+微课模式用于药物分析专业大四实验课程,不仅通过微课视频节约了实验时间、空间,而且采用Seminar教学法将本科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整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对于处于大四过渡阶段的学生而言,该实验模式对其后续的学习、科研与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猜你喜欢

顶空溶剂教学法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吗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全蒸发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塑料玩具中的致敏性芳香剂
干洗是什么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水中短链氯化石蜡
浅谈大型榨油厂地下溶剂库选型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应用于卷烟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