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读悟行”推进学生阅读的实践研究
2019-04-08郭志华
郭志华
主题发言
阅读在中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很多学校以“经典阅读”等形式做了大量阅读推进和辅助工作,但是学生阅读效果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读故事等兴趣阅读层面,很多教师难以有效进行阅读指导,很多学校依然以口头提倡和布置任务为主要推进方式。如何采用“组合拳”的方式持之以恒地促进学生阅读,这样的研究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研讨
阅读优秀内容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新课程标准中也一再提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发起了“读悟行”专项阅读行动,阅读伴随思考,研究伴随实践。
一、善规划,让学生读起来
为了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行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沐浴经典。
基于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先从诵读经典起步。《弟子规》《三字经》,朗朗上口的韵律,悟思明理的生动故事,一下子让学生感受到与教材不一样的语言魅力。随后可以纳入《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唐诗宋词》《中华教育》《论语》以及《古文观止》《毛泽东诗词》中的一些名篇佳作等,可以进一步将学生带入神圣的语言殿堂,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语言可以借助押韵、对仗等手段,创造出如此美妙的境界。
2.分层推进。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对各年级的阅读进行梳理。低年级:《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童话故事。中年级:《笠翁对韵》《论语》,经典名著,散文诗歌。高年级:《大学》《中庸》《毛泽东诗词》,世界名著,古典诗词等。根据年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激发阅读兴趣。
在诵读的初期,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采用古诗考级的评价手段,每背诵10首古诗为一个等级,50 首开始设置不同的称号,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兴趣。
另外,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校努力打造阅览室氛围,并积极打造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拥有“小小的书城”,积极开展读书月,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打造书香校园,如故事长廊、经典长廊、典范故事、名人文化墙等,让学生一进校园,无论走到哪里,都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之中。
4.点燃阅读情怀。
好书推荐。每天早上,安排学生上台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或美文。
学生为了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文章都要精心准备:搜集、打印、摘抄、练读甚至背诵,如果是与人合作更要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落落大方地上台,侃侃而谈地介绍,内容可以是最近读过的好书中的精彩片段,可以是精心摘录下来的好词佳句,可以是慷慨激昂的演讲,可以是娓娓道来的散文。
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倾听到来自课本以外的信息,是多么让人振奋!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在“读悟行”的快乐之旅中走得更远!
童书同读。童书,是学生童年最美最得意的伙伴,它们就像春天的花朵,一大丛一大丛地盛开着,陶醉了一大片热爱阅读的大孩子和小孩子们。这样才能在童书共读课上交流、阔谈,有共同的话题、内容、情感来分享。还可以找到同名电影,如《城南旧事》《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同时,以开展演讲、书法格言、读书交流会等为载体,丰富经典内涵,可以激发学生们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开设第二课堂演讲课,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时间保障,评价激励。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一节阅览课,每月一节读书交流会,还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5 分钟进行诵读、演讲,让学生沐浴经典、品味经典。并通过评选“读书之星”“小书虫”“书香班级”等,促进阅读的开展。
二、多途径,让学生悟出来
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明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读中悟。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事实上,诸多经典文章,都是有“药性”的,教师应该有“药”的思索,并引领学生品尝“药”,感悟真谛。
在阅读基础上,要求学生读书要有所悟,感悟经典、名著、人物、童话等,形式可以写随笔,一句、两句都可以,可以画,可以演……逐渐提升,开拓思维,感悟精髓。
在读中悟出人与自然的情怀。比如,读沈石溪的书,他写的动物小说有种与动物对话的感觉,很奇妙。在书中,学生会感受到文章给人的温暖和爱,只有如此才能永久,而冷酷、自相残杀,只能走向灭绝。
在读中悟出柔软宽和的心态。比如读毕淑敏的书,读了她的书,可以体会到,世界上虽有很多不愉快的东西,但我们仍然要温柔看待,读着读着,就会感觉自己就像一缕柔沙,与世界温柔相拥。
2.问中悟。
雪莉·艾利斯读《夜游者》创造了“20 个问题法”,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一个文本,如果也能设计出20 个不同的问题,那对文本的理解将不会再肤浅。
3.画中悟。
在读中悟出美的意境。一池碧水,几片莲叶,一只披着洁白羽毛的鹅在水中游动。一幅画面明快、笔法稚拙的画是一名二年级学生读《咏鹅》这首诗的感悟。翻开学生们的读书笔记,图文并茂的诗配画,诗情透过画意尽显。
4.行中悟。
不仅要读好“有字书”,更要读懂“无字书”,并且一辈子持之以恒地读好、读懂这“两本书”。“有字书”是指书本,“无字书”是指实际的社会和自然。读书,既要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既不能做钻进书本里出不来的“书呆子”,又不能做只唯书不唯实、照抄照搬书本的教条主义。因而说,不在于读好“有字书”,而在于读懂“无字书”。我们倡导实践体验活动:如水果拼盘,果蔬雕盘,布艺贴花,纸艺贴画,泥塑,豆雕,种植、DIY 美食共享、旧物改造、科技小制作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们创造了美,感受了美,收获着,成长着,同时也感悟着……
5.创中悟。
童话创编。几片落叶,几张彩纸,几块碎布,几把杂粮,几块彩泥,便拼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创编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如丑小鸭、海的女儿、小白兔……科技小制作。几个易拉罐组装成一辆坦克,几块木头变成一艘轮船……每一个故事,每一项创新,无不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
6.动中悟。
阳光体育。运动、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事情,有人曾说,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每一项健康有趣的运动无不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如在旋风跑、两人三足、竹竿舞等运动中,学生悟出一个团队、集体,只有团结合作方能成功。抖空竹、呼啦圈等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不放弃、坚持到底方能成功。投沙包与《卖油翁》的道理是一样的,百发百中的高超技艺只是因为练习多次而已。
7.演中悟。
三分钟演讲。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虽然不是播音,但要有播音那样的字正腔圆;它虽然不是说故事,但是要有说故事那样绘声绘色;它虽然不是朗诵,但要有朗诵那样的激情;它虽然不是戏曲,但要有戏曲那样的冲突;它虽然不是主持,但要有主持那样的临场发挥。
三、重实践,让学生行下去
1.陶冶情操,明理导行。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缺一不可,两者都很重要。阎崇年在谈到“践行”时,认为“践行”就是“爱、创、德”。“爱”即仁爱共济,立己达人;“创”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德”是心明,是止于至善。
“诵读经典不仅读在口上、记在心里,还要体现在行动上,内化为一种成长自觉和行为习惯。”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比如,学生们在上下楼梯时遇到拥挤现象会以“步从容,立端正”要求自己;具有熏陶心灵的作用。让学生读了《妈妈我爱你》这本书,学生深受感动,书中的内容已深深地震撼了学生心灵,表示要好好孝敬父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针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时常攀比的情况,学生会以“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等来引领自己。如此以来,六年经典语句的积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
2.活动促进,明理践行。
为了让学生将所悟所得内化为实践行为,并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还需要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祖国在我心中,感谢以恩,感谢以行等系列主题演讲,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3.文化建设,践行于行。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修身养德,还可以将“读悟行”活动与校园文化、故事育人、艺体活动、语文教学行为规范、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读悟行”校园文化。以我校为例,甬路旁故事长廊,一个个小故事,浸润了学生心灵的同时,其名言警句也会激励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