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作用研究
2019-04-08何可
何 可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 40236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内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4~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患者住院之后按照实际患病情况和身体情况,对患者使用三种药物:即β2受体阻滞剂药物、硝酸酯药物、钙离子拮抗剂药物,起到缓解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指标的作用。在此基准之上对照组50名患者使用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展开治疗,每次100 mg,一天一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药物(Sanofi Phar-ma Bristol-Myers Squibb SNC法国制出,注册证号BH20080268),每次75 mg,一天服用一次,连续用药一周为一疗程。以上100名患者均接受为期两个疗程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记录2组的治疗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病症改善情况。(2)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3)2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治疗效果判定
显效:两疗程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药物服用次数减少80%,心电图检查显示达到健康标准。有效: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和硝酸甘油药物服用次数减少50%~80%,病痛的发作时间降低,心电图检测显示下移ST段并可看出减少了>5 mV。无效: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硝酸甘油药物的服用次数未减少,发作时间与之前对比无差异,心电图检测显示下移ST段并缩减<5 mV。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s)
组别 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s) 发作次数(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24.14±5.31 6.63±1.24 7.98±1.45 1.52±0.43对照组 25.61±8.77 16.3±7.21 7.93±2.21 5.63±1.23
2.2 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效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例数为48例,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的36例有效例数。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出血、血小板指标降低事件。针对不良反应方面而言,对照组出现2例肠胃不适、3例腹泻、1例皮疹,不良反应率为12%;实验组出现1例肠胃不适、2例腹泻、2例皮疹,不良反应率为10%。
氯吡格雷属于噻嗯吡啶类的衍生药物,由于该药物中具有大量活性成分,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增强cAMP的依赖性。通过前列腺素E1诱导舒化血管物质磷酸蛋白的磷酸化降低血小板活性。利用这种功效可在短期内起到降低人体血小板聚集的功效。
此次对比最终治疗情况不难发现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氯吡格林药物联合阿司匹林药物给予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强,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减少了硝酸甘油药物的服用次数,值得相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