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河村里的“红黑榜”

2019-04-08陕西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刘晓莹

方圆 2019年5期
关键词:红黑榜石某柞水县

文|陕西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 刘晓莹

2018年7月,陕西省检察院的王勇检察官作为驻村帮扶干部,被任命为柞水县营盘镇两河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

说到柞水县,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如果读过贾平凹的成名作《商州初录》的人就会知道,柞水县即商州七县之一。

出了西安,上高速,走不到60公里,就到柞水。下了高速,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翻过山峁,车行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两河村。

两河村位于秦岭腹地,是三县交界之地,向南过一条河,即是宁陕县,向西过一道沟,即是镇安县。

初到两河村,王勇就为这里的景色之美所震撼。贾平凹曾在《商州初录》的序言里这样描述商州的美:“白云在村头停驻,山鸡和家鸡同群。屋后是扶疏的青竹,门前是妖妖的山桃,再是木桩篱笆,再是青石碾盘,拾级而下,便有溪有流,遇石翻雪浪,无石抖绿绸。”这种景色在商州俯拾皆是,两河村亦是如此。依山傍水,林密沟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天蓝得像最纯净的宝石,空气清新得让人有“醉氧”之感。仅就自然环境而论,这里是宛若仙境。

然而,作为驻村帮扶的干部,“第一书记”王勇的第一任务是扶贫。两河村地势狭长,长达24公里,居住着253户667人,其中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00户313人。因为是山区,耕地少,沟里一小块,坡上一小片,耕种时候机械帮不上忙,都得靠人力耕种。村里人习惯一天两顿饭,最常见的饭食是“商州官饭”,即碾得大颗粒的包谷糁子,和红薯一起熬得稠稠的糊汤。村里的“空心化”问题也比较严重,青壮劳力都去外面打工了,常住的人口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给王勇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沟,里面住了三户人家,竟有六人有残疾。村里不少人,几代都没出过大山,村里的女子都往外嫁,而愿意嫁到村里来的却寥寥无几。路都修过,但因为地处高寒山区,一场雪过后,车就没法通行了。村里又没有信号,手机到了这里就成了摆设。村子的资源不多,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两河村的富裕之路,格外艰难而漫长。

这就注定了两河村的帮扶工作是一场接力赛。在王勇接过赛棒时,村里已经有了油菜种植、菜子油加工的致富项目;帮助村里推销菜子油,寻找新的致富之路,是“第一书记”最重要的任务。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王勇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20多公里的村路,他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遍,每个贫困户家里的情况都在他的心里牢牢地记着,每一个致富的方案都在他的脑海里反复地被掂量着。等到半年后,他将赛棒交到下一任“第一书记”的手里时,他一共帮村里推销了四千多公斤的菜籽油,村里的修路工程款已经到位,只等开春了就要开工,生态农业已获得产品质量检测证书,村里也有了电信信号……在这一场帮扶致富的接力赛中,并非每一个选手都能见证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但那一刻却与赛程中每一个选手的点滴努力分不开。

扶志、扶治也是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两河村有因老致贫的人,有因病致贫的人,也有因懒致贫的人。对于这样一个相对闭塞、与外界交流不多的山村来说,能否树立起正面的风气、形成良性的“小气候”是决定发展能走多远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担任两河村“第一书记”期间,王勇坚持让该倡导的风气和该表扬的人上红榜、让该纠正的风气和该批评的人上黑榜,充分利用“红黑榜”这一手段,使正气得到弘扬,问题得到解决。他的第一期红榜表扬的是村里的一位残疾人石某。石某在青年时因意外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虽然靠国家政策,他的生活有保障,但他却仍然坚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山里的树木过冬要“刷白”以御寒冷,石某就冒着严寒去给树木“刷白”。戴着假肢不方便干这活计,他就把假肢取下后干活。对于普通人来说,“刷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但对失去一条腿的石某来说,干起来却费时、费力,但他一点怨言也没有,默默地干活,从不喊苦,也不说累。看到这一幕的王勇当即决定,第一张红榜,就表扬石某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

而第一张黑榜,则是批评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村里有一对老夫妻,都已经80多岁了,他们养大了四个儿女,儿女们都去了城里,只剩下老两口在村里相依为命。因为有子女,他们不符合五保户的条件,但子女们却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老两口的生活就让人看得很揪心。平时,老人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比如种田、拉粮,村干部们、邻居们看见了,都能帮把手。老人住的房子需要修,村里给提供了建筑材料,只需要子女们支付修房子的人工费,但子女们竟也无人出面。第一期黑榜一公布,村民们都来驻足围观,议论纷纷。王勇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上了村里的黑榜。老人的儿子当即表示,待开春就开工修房。

第一期红黑榜,让以法律为职业的王勇很是感慨。两河村是典型的“乡土中国”,村里没什么大事,干部要处理的大多数是家长里短的小事、鸡毛蒜皮的纠纷,这些事事关习俗、道德,法律却几乎无用武之地。而这几乎没有强制力的红黑榜一出,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让王勇更加坚定了把红黑榜打造成移风易俗、惩恶扬善之利器的决心。驻村帮扶的半年里,他一共张贴了四期红黑榜,凡是上黑榜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浩然正气、善良风俗得到了倡导和弘扬。

仔细回想起来,其实当初得知要参加驻村帮扶工作时,王勇本来还有点犹豫,因为那时他的老母亲刚检查出患了癌症,家里孩子又小,驻村一驻就是半年,他一走,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就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他很庆幸自己最终克服了困难,参加了驻村帮扶的工作。回顾驻村的这段日子,他有所失去,也有所付出,但这些都不及他的收获多。在这里,他看到了“美丽、富饶而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商州,看到了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们最本真的生活样态,看到了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艰辛与努力,看到了传统文化、道德力量顽强的生命力……大家总是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正是在两河村的这一段日子,让王勇对这句话有了切入身心的理解。

猜你喜欢

红黑榜石某柞水县
没见过的“同事”
发展新农业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陕西省柞水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柞水县文化馆:非遗进校园活动
柞水县文化馆:柞水非遗保护传承又出新招
《武孝廉》:负心的代价
从社会实践议发展之策:举社会之力促精准扶贫
鞋包搭配红黑榜
村干部“黑”村民200万拆迁款 狂刷71万买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