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

2019-04-07赵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31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大数据时代启示

赵晶

摘   要:大数据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准确性。对此本文从大数据理论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工作的启示作为切入点,来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展开探讨,并具体从引入数据,提升数据使用能力;依据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的资助制度以及利用数据分析,做好资助监管工作三个方面来展开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职院校  资助育人  启示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a)-0239-02

大数据是目前最为火热的词汇之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海量数据中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这对于提高行业管理决策,实现数据的增值有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不仅给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而且给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启示,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具体分析所需资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使资助初衷与资助效果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1  大数据理论对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启示

1.1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1.1.1 资助育人工作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各地高校投入大量的资助资金,部分高校还出台了具有特色的学生资助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资助成效。但是在具体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学生资助工作缺乏针对性仍然是当前资助工作的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贫困生认证方法缺乏科学性,贫困生认证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首先在贫困生认证方法上缺乏科学性,目前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主要是从学生在当地民政部门所开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班级进行的民主评议,学院进行的综合评价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最终性的贫困程度认定。但在实际的贫困认定中,一方面部分贫困学生会因为自卑、内向等羞于表达自身的贫困而没有被认定为贫困生,没有收到贫困资助;另一方面一些伪贫困生由于诚信意识的缺乏,使用虚假的手段来得到了贫困生认定名额。

1.1.2 资助效果与资助目的失衡

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目的就是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实现资助学生和全方位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的目的。但在高校实际的资助工作中都是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动态性的特色资助项目缺乏,学生仅仅是接收经济性资助,发展性的资助还是比较少,在学习交流上的资助性项目不明显,学生在资助与发展并没有同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与就业能力的增强,以及在学生接受资助过程中感恩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同步进行,学生资助的目的并没有在资助过程中体现出来,资助效果与资助目的失衡。

1.2 大数据理论对于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启示

高校数据平台中汇集着大量的数据,其中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成果等信息,以及学校的师资信息、招生就业等信息,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手机的普及,师生主动接收和制造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多,面的如此结构复杂、海量的数据信息,如何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捕捉、海选和存储是当前高校管理所需思考的主要问题。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数据之间的优化,并通过一定的分析来获得相应的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分析和利用高校数据平台中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促进教学活动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热点之一。而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行为数据,这对于提高高校的资助育人有重要的启示。首先大数据技术让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成为可能,学生的食堂等生活消费,以及学生讲座参与、社团活动参与行为等信息都能够通过学校数据监控平台被立刻检测到,这为筛选贫困生提供了数据支持。第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贫困生信息库,对贫困生的生源地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成员的具体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情况进行具体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及时对需要资助的学生进行资助,并对弄虚作假的学生予以剔除和失信惩罚。

2  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应用

2.1 引入数据,提升数据使用能力

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首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引入学生数据,包括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数据,学生生源地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消费数据,学习数据等,来保证引入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并依据这些数据来为学生构建数据库。然后再优化学生资助的流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贫困生的评议和认定时要积极的对申请贫困生进行相应的摸底调查,弄清申请学生的“底细”,来为学生进行评定提供具体的参考性意见,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院系辅导员,支部书记,班主任以及班级中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同学参与到贫困生的认定中来,来确保贫困生认定时学生信息的全面性。最后在运用大数据来挖掘学生的信息时,要选用专业的数据处理人员来进行分析,并明确贫困生认定的目的来进行数据筛选,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规划,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2 依据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资助项目

依据大数据技术来准确定位贫困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资助项目,并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资助,这对于优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高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贫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资助和学习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依据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的资助項目时,首先要设计合理的认定方法,要采用量化测评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的方式来进行贫困认定。然后在进行资助时,要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进行调整,按照学生申请,班级选送,院系推选的模式,来引导贫困学生申请资助金。最后在资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还要进行学习发展上的资助,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在选修课的安排上,可以针对贫困生来设置勤工助学的课程,让学生通过专业的课程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2.3 利用数据分析,做好资助监管工作

不仅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资助后的监管工作,这对于规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遏制欺诈骗取资助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利用数据进行资助监管时,首先要对接受资助的学生进行重点监管,如学生的生活消费监管,学习生活监管等,并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来进行全面的监管,来确保资助金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上的有效使用。然后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对学生进行具有个性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艾陈,张露.浅析实现资助全覆盖的“个性化”资助方式研究——以国家助学金为例[J].西部皮革,2018(7):74-75.

[2] 祝小雯,姜嘉琦,谢辉林,等.高校资助育人与精准扶贫几大举措[J].科技风,2018(1):55-56.

[3] 孟国忠,农春仕.大数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转型与适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85):74-76.

[4] 刘苏州.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34):431.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大数据时代启示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