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鹏一起发现世界
2019-04-07王芳
王芳
一、活动依据
(一)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现场活动是一场科学探究的延展Party
1.活动背景及精品项目建设框架
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是一项市级重点科技活动,申报“三个一”之精品项目。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6届,面向全市学生,是中小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阵地,每年20000余名学生参与,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项目建设分为五阶,论坛活动作为项目四阶,是全年活动的特色与压轴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式、体验式、交互式学习交流平台,更好地传播金鹏论坛宗旨。
2.学生的学情分析
论坛现场活动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区,是在竞赛获奖的各区优秀学生,通过前期的研究参与到科研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创造发明等,有良好的基础。活动融入前沿科学及技术实践,短时间内完成科学研究课题可以实现。
但学生年龄横跨小学至高二学段,一起活动很难做到全盘通用,在活动的设计中,针对学情,设计渐进式、难易程度不同的探究内容,以大带小,手拉手完成任务;在活动中的项目设置中,包含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分享式的各个种类,以满足个性需求。
(二)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通过各个环节,有效突出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实践,关注学生的真实感悟和实际获得。在活动中期待学生有真实的研究体验,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并延伸到其他的科学探索甚至社会实践中。
(三)在活动的点滴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内容丰富,共计30余项,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着重于几个层面: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信息意识);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际理解);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论坛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技术也是当务之急,如亲历研究的始末——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科研之旅,研究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鉴定手段之间的融合;聚焦时代的热点—用心为时事而设计,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的历史自豪感,结合声光电元素,进行创客总动员,关注时代新科技。
二、活动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真聆听学长的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经历,在短期课题中获取科学研究的知识,包括前沿的基因工程、石墨烯等,认真完成特制学习任务单(发现之旅攻略手册),初步掌握不同领域的研究术语。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任务,能够在短期课题中,尝试观察记录、动手实验、调查取证、设计制作、研学实践等科学研究的不同方法,努力完成探究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和伙伴畅所欲言,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责任与担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悟,在聆听与分享中感受科学精神,尝试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初步具备国际理解,过程中学会感恩。
三、活动主题
【和金鹏一起发现世界】
主题解读:走进科学世界、体验探究世界、分享自己的世界,即用发现的眼睛观察和记錄,科学的方法解决一个个短期课题与探究任务,怀着开放共享的心态,结识新朋友,学会倾听他人,勇敢表达内心世界。
四、活动对象与规模
北京市16个区的金鹏竞赛获奖代表及区带队教师,共计250人。
五、活动时间及地点
6月3日,北京市行知实践园。
六、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学生在27项科学研究的短期课题中,根据兴趣选题,体验科学方法,按时完成任务。
活动难点:学生能够在各个参与、体验、探究、分享环节中,理解活动的意义。
七、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总体方案确定,组建科学导师团队,通过多次培训将教育目标分解。
2.活动各项具体方案确定,明确任务分工,准备材料物品,如任务单等。
3.活动联络,与场地方、各区带队、观摩团队、媒体、摄录人员细节沟通。
八、活动设计与过程
九、活动效果检测
1.通过观察学生是否认真聆听、做记录和积极发言,检测科学知识设定的有效性,内容设计是否贴近学生实际需求;通过检测学生填写的《金鹏发现之旅攻略手册》的回收率、答题率,客观检测活动的整体效果。
2.通过检测各组学生完成指定探究任务情况,各短期课题中学习单的完成质量,判断探究任务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参与度是否达标。
3.通过在各分论坛中,学生是否主动贡献智慧、大胆发言,检测学生的真实获得;在大会主论坛中,通过各组学生对于探究任务的理解发言,对活动宗旨和深层教育性的挖掘,检测活动教育目的是否达成。
4.通过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采访学生和带队教师,获得他们对活动的感受,检测活动的整体效果;通过持续关注活动后续的影响力,如关注带队教师的微信或学校公众号、发布的新闻等,以检测活动的持续效果。
十、活动自评
本届活动以“和金鹏一起发现世界”为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250名来自全市的学生代表,一起走进科学世界、体验探究世界、分享自己的世界,用发现的眼睛观察和记录,科学的方法解决一个个探究任务,怀着开放共享的心态,结识新朋友,倾听他人,表达内心世界。活动基本实现了预期育人效果,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自评。
(一)反思之一:活动设计和实施以“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为核心
突出科学方法的体验与实践,关注学生的真实感悟和实际获得,良好的研究习惯,并延伸到其他的科学探索中,最终能够学会更好地生活。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将科学方法进行呈现,学生体验效果良好,做到了知识和方法的传递。
1.观察记录:探究自然的神奇——行知园生物总动员。 2.动手实验:触摸生命的密码——DNA提取与基因检测。
3.调查取证:揭示前沿的科学——多才多艺的“黑金—石墨烯”。
4.设计制作:聚焦时代的热点——用心为时事而设计。 5.研学实践:亲历研究的始末——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科研之旅(图表略)。
(二)反思之二:创新性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活动分组,充分考虑学生兴趣
使用信息技术,将活动的简介嵌入电子信息库,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扫描二维码报名即可,高效实用。活动导师在信息平台即可了解该项目学生的基础信息,实时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开展活动,过程和实施方法更加现代化、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反思之三:重视未来科技发展与中华文化传承的有機融合,大校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提出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生物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势不可挡,如基因工程、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应用技术,青少年应该及时关注新兴科技,展望未来动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场馆等社会资源单位的优势,重点在“走进探究的世界”模块,抓住前言科技方向,充分挖掘可操作的素材,实施了触摸生命的密码-DNA提取与基因检测;揭示前沿的科学-多才多艺的“黑金—石墨烯”等短期课题。
同时,在科普活动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技术也是当务之急。比如,亲历研究的始末——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科研之旅;聚焦时代的热点——用心为时事而设计,关注历史之变迁,时代之科技。
(四)反思之四:以科学导师为育人目标的“传话筒”,循环应用分享交流,促进活动教育意义升华
活动遴选并精心培训20余位科学导师,将活动意图、环节教育目标,通过科学导师传达到每个学生,达到实时分享、集中分享、大会分享的层层递进。
(五)反思之五:活动繁杂,对于每名学生个性发挥的设计有待提升
未来活动的发展方向是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和实践。在本届活动中,27项小活动内容,科学导师、生活导师也达40余名,虽然有严格的时间表,有网络和无线电等便捷方式,有细致的学习单引领,但是并没有实现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个体的细节关注仍然不到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调动群众活动中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未来活动需要重点设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