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业政策未来发展路径

2019-04-07王珩宇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不确定性

王珩宇

摘要:中国是最早使用产业政策的国家之一。春秋时期,管仲变法中重商政策便作为正式的产业政策被运用,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直至今日,产业政策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深刻了解产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决定对一些产业政策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探寻其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业政策;不确定性;有限政府

一、引言:

产业政策一词由日本通商产业省事务次官在1970年OECD提出,产业政策的含义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产业全局性和长期性发展采取的政策法令,同时也为了防止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有限对经济的破坏。不同经济学家对产业政策有不同的定义,张维迎教授对于产业政策的定义为“政府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而不是“产业政策是与产业有关的一切法令和政策”。个人认为张教授的看法更适合国情,希望从中能得到启示。

二、产业政策的内涵:

讨论产业政策,本质是讨论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个人认为大范围的讨论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才会产生。计划经济的对于经济的垂直统治,也就无从谈起干预。一些经济学家对于产业政策的反感,一方面就是产业政策和“垂直统治”在某些方面束缚了市场积极性。

为什么政府会对产业政策情有独钟?产业政策的目的就是平稳发展经济和保护民族产业。如果有一定發展经验,歧视与选择对待可能产生一批生产紧密的产业,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能在短期内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今天,没有人能够预料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时间。换句话说,有可能选择就落后,这是产业政策最大的矛盾——创新的不可预见性和产业政策的落后性。无论是比尔盖茨1994年在COMDEX说的:“未来10年中,我认为互联网商用潜力不大。”还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都直指问题。

另外,市场失灵和产业赶超是使用产业政策的两个解释,如果我们把产业政策的定义仅仅放在私人产品生产领域与选择干预和歧视对待,一些事情就明了了。如果是市场失灵,行政干预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私人产品领域对其的影响就降低了。如果是产业赶超,那么应该由市场决定,国家进行适当鼓励,这种鼓励应是面对所有企业家,而不是有选择的。

三、产业政策的失误

产业政策的失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决策。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公共决策时,公开性得到了保证,却缺少更加科学的机制保护决策的科学性。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研发与运用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讨论问题的导向仍然要遵从决策者的思维导向,无法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这不是个例,在广安,有种果子叫龙安柚,在上海能够卖到20—60元。这样的“黄金果”,有的地方却烂在地里,五角都卖不出去。“主要是发展过快了。”胡涛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3300公顷到了2005年扩大到6700公顷。绝大部分是小种植户,集约化程度低。[1]

除了决策失误,还有激励的失误。曾经认为,计划经济是好的,有计划,就不会浪费,而西方市场经济会产生浪费。这话乍听没问题,但随后就值得深思。企业家试错,失败或成功都是自己的,为了切身利益,企业家会想尽办法了解市场供给需求,来达到市场供给资源合理。

那么我们把这个推导放到这,政府决策者做事成功与否没有直接的效益,相反,可能会承担一定职业风险。所以决策者可能会更多的想怎么能减少风险。一个办法就是听专家的意见,如果决策失误,决策者就能避免一些责任,至少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情有可原;第二种方法就是忠实执行上级政策,比如上文的龙安柚。

即使,公共决策的程序、过程、方式都是科学合理的,市场的瞬息万变也会使公共决策有效性大打折扣。江小涓总结说,用了科学程序与方法,却没有得到科学结论的情形,在许多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都出现过[2]。

四、未来发展路径

1、法治化

中国的经济法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确立起的适度干预原则。在此之前,政府不承认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在多方努力的推动下,1992年中国开始推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的改革,适度干预原则最终确立。但现实中,适度干预难度很高,一是长期人治社会影响;二是企业维权意识不高。当然,这有多方面原因。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不断推进法治进程,进一步要求国家干预的法治化,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也应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课题。

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政府施政以来,不断要求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体现出的政府务实态度,并将需办事项公开。另外,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模式凸现出了公民的“法无禁止即自由”,也体现出对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约束,实际也是进一步开放倒逼进一步改革。以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场转变不仅仅是一次政府机构与职能的转变,也改变了政府工作方式与理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明晰,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改革的里程碑。

3、支持创新发展

在大变革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对“众创”予以更多支持、保护。

作为潜在革新的主体——大学生,他们也应受到保护与关注。第一,他们有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前沿思想,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变革时代的热情、能力与需求。同时,较于其他创业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弱势”,更需要政府的支持;第二,于资源配置的规律,大学生能用最小的损失来最大试错,这是其它大型企业或创业群体难以达到的。虽然大学生敢于试错,但政府应为创业群体在探索新领域时进行基本的兜底,来保证尝试失败后能够有其他的创业者敢于碰触,如果这仍有前景的话。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了我们党和国家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说“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们不仅仅要在科学技术上创新,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大胆试,不断打破阻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四川日报——08年市州观察 广安

[2]《经济研究》江小娟 1993年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不确定性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征分析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具有凸多面体不确定性的混杂随机微分方程的镇定分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RELAP5再淹没临界后传热模型不确定性研究
美国环保产业政策分析及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