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思考

2019-04-07张心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生活化小学

张心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创设生活画面情境;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研究与思考

当前,数学课堂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到教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想、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

在教育意识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的获取,教学内容生活化,使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同时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数学学习异化成为机械的验算,非智力因素比智力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成功。

二、创设生活画面情境,营造交流氛围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与生活实际,但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知识后,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等,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穷,同时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出所有答案,意义在于在寻求多个答案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创造性。

三、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他们凭借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价值,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就会主动地爱数学、学数学。在生活中,学生还能接触到许多课本中未出现、课堂上没涉及而生活有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但与课本学习有着联系,而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实践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

四、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由于它可以用来存储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兴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同一课堂,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里面实则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兴趣爱好、心里特征等个性心里倾向,在不能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五、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际。从小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了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户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寸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即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是来自生活”的。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总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里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堂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02)。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生活化小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