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工作生活化的融入

2019-04-07姚哲彬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活化教学德育工作

姚哲彬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中,由于追求利益的原因,越来越多的院校对于知识教育投入越来越大而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的遗失,最终造成学生的价值观缺失,对于越多事物认识不全面。在初中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抓起对于这一方面的教育,在教學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效的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建立,通过将德育工作融入生活化教学,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学生,从而形成对于人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符合高中以及社会的要求,推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工作;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教师为了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教育,通常对于学生的教育都是从班会上对于学生进行教学,而对于学生课下什么情况不管不问。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我认为德育工作对于其作用不大,认为目前的任务是学好知识,对于班会中的德育教育也是不听,最终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应当转换思路,从生活化入手,将德育教育通过日常的实际表现出来,让学生切实看到道德行为,从而感化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性,而不应当是纸上谈兵。通过教师有效带头,学生间道德模范树立,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存在的道德行为,并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志愿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热情,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树立榜样作用,兴成思想道德良好风气,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段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事件,但同时此时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最为容易摇摆,导致原有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不利于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形成。因而,在这一时期,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引导,然而在引导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典型更为有效。在课外的教学中,通过优秀典范的树立,学生有了学习榜样,而且由于教师会对于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因而学生也会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表扬的对象,从而在这样风气的影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建立。

例如,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举报每周优秀模范评选活动,对于优秀模范进行表扬和奖励,通过每周优秀榜样的树立,学生为了这个荣誉也会更加努力,向优秀人物学习,积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教师也可以让优秀模范发表自己的观点,建立优秀模范学习的体系,形成以优秀模范为带头,其他学生共进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一个班级思想道德良好风气的形成,在互相影响的作用下,学生能够认识到良好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好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荣誉感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口头的工作,更加要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工作当中,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有效的结合在学校周围的志愿服务站,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志愿活动,在活动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和进行道德教育的乐趣,学生不会像在课堂无趣的教育中那样,对于教师的德育课堂不管不问。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与进去,从而学生对于道德重要性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当学生认识到当前的社会道德问题之后,学生将会更加对于这种在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去认识社会问题,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讲,由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果,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成就感,更加热爱社会公益实践,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假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保护环境的街头宣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可以进行社区垃圾清扫,劝导人们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宣传,派发保护环境的册子,并让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到这种活动当中。在活动当中,学生发现自己动手来保护环境相对于教师的纸上谈兵更有意义,因而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而且,由于学生对其他的人们也产生很好的影响,在活动中收到人们的鼓励,因此荣誉感也得到了满足,从而很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志愿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道德来带的好处,因而学生对于道德品德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利于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

三、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合思想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道德教育的生活化融入当中,由于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当中,因而教师需要发挥课堂的带动作用,在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每天的思想引导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尤其注意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这门课程当中,由于有教材的引导,以及典型的事例,而且关乎学生的最终成绩,因而学生更愿意花功夫在这门课程当中,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个观念,在思想政治中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有效的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同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其他学生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多管齐下,多方面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德育目的。

总结:

在学生青春期阶段,也就是学生的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观念开始逐渐的形成,然而任由学生自身发展不能够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因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这个德育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活化融入,将德育效融合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树立学生间较好的道德榜样,通过典范带动,建设道德模范学习氛围,有效的影响学生。同时,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道德作用,提升学生道德荣誉感,进而再通过日常教育的耳濡沫染,多方面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通过这样多方面的结合,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使德育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尚荣,吴忍.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 (6):104-106.

[2]冯红艳.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 (24):89-89.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生活化教学德育工作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