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书法(楷书、隶书)艺术教育数字化构想

2019-04-07应江宏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书法教育数字化

应江宏

摘要:在科学技术渐强的时代,传统的艺术需要寻找出它新的出路才能焕发它新的活力。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艺术门类被赋予了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元素。同样书法艺术教育如果要焕发它新的生命力就要用科技來滋润。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政策不断地出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书法艺术教育的革命也会不期而至。在一个新时代当中高举理论创新的旗帜,在理论中践行、在实践中完善理论。书法艺术教育数字化构想目前有萌芽似的结果但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其理论的科学、真知。

关键词:书法教育;数字化;理论创新

一、书法艺术教育内容的数字化

1、阐述何为书法艺术教育数字化

书法教育数字化的名称是由来已久的,它的概念与本文中提出书法艺术教育数字化截然不同。传统的书法教育数字化系统停留在传统的书法教育内容中,而不是对文字的根本进行分解。在已有的数字化书法教学体系中仅仅运用了“现代化教学平台”、“电子文本”、“视频教学”、“教师直播录播平台”等手段。不可否认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是书法教育的一个方向,但是在艺术研究领域它仍然有其他开拓途径。简而言之书法艺术教育数字化构想是通过对楷书汉字和隶书汉字的分解、分析文字的难易程度、对文字内容做一个基本排序、在教育工具上进行革新。打破原有固化的教学工具通过现代化的媒介与手段进行艺术再创造,扩大学习年龄区间,帮助未接受初等教育的幼儿提供便利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实现的可能性仍需要验证,其中所蕴含个人的学习情况有所差异,在教育中需要作为特殊性案例分析。理想化的构想是具有普遍性的,它适合绝大多数人的一般性情况即理论成立。

2、汉字难易程度数字化排序

若要想让一门传统的艺术焕发其科技的生命力,就要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对其进行一个复杂的排序。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楷书、隶书最具严整性与法度的字体,这也就具备了数字化的条件。楷书章法规整统一,每位书法家都有其书写的特点与规范,其法度森严给楷书数字化提供了便利。楷书的产生于发展离不开汉隶的成熟,“汉隶”的严格发展给楷书的诞生与现代化的数字构想提供了可能。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数字化排序呢?首先,根据实验测试对笔画的难易程度赋予数字定义。例如:“横=1,竖=2。那么十=‘横+‘竖=3”有人提出那么“撇”的笔划如若被定义为数字3,那么先写笔画还是先写汉字呢?在汉字数字化虚拟原则当中定义其原则为笔画与汉字同数则汉字先行。简而言之难度系数相同的汉字与笔划相遇先学汉字。被数字定义的汉字有可能会数字相同,遇到这种情况之时采取小基数多的先学。例如:“捺”被定义的数字为数字4,根据上述定义“禾”被定义为数字“3+1+2+3+4=13”,“横折”假设被定义为数字6,“里”则被定义为“2+6+1+2+1+1=13”。那么当遇到“禾”与“里”的时候就需要先学“里”,即使上述两个汉字的数字定义相同,但是“里”的小基数较多。以此数字化排序为原则,对汉字进行排序,厘清书法艺术教育的逻辑有利于学生有规律地去学习去思考。上述难度系数数字是根据一般学习规律去定义的,不代表完全的科学,均为假设。但这种科学是可以被赋予一定的数字定义的,仍然存在个体的差异是不能解释,个体差异需要用特殊性分析与教学。此言论不代表绝对科学,仍需经过实践完善其中的数字化理论。

二、书法艺术教育用具的数字化

1、工具的数字化呈现

工具的数字化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教具”、“视频教学”等等手段的概念,上述文字中提到,现代媒介的多样化是拓新了学习的渠道,但在其对于教学作用有多大影响还有待考证,其影响必定也是有利的。下面要讲到的并非是此类“数字化”的概念,此书法理论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致力于科学地分析难易程度、科学地寻找快速学习的途径,书法的水平还是要通过不停地临摹才能稳步上升,理论的成果若是成立也只是在辅助学习而非绝对的捷径。笔者提出的“数字化工具”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阿拉伯数字直接展示出几何结构图案框架的相关的概念。通过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格子自定义设置它的宽度与高度。

2、工具数字化优势构想

传统的书写纸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其纸张仍然是目前国内标准的书写工具,其局限性也不可否认。幼儿对书写格子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居中”的概念也比较难理解,哪怕知道“居中”的概念但在书写的过程中书写仍有一定的困难。对此设计出一系列书写特定纸张,在“横”的书写过程中,最初的格子较小,渐渐地练习并熟练之后能适应比较宽的格子之后再大格子之中寻找居中的位置。这个理论的提出不是具有绝对性的标准,格子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的年龄、同年龄掌握不同测程度来制作格子的大小,及时根据情况调整运用最佳的配置资源因人而异地去教学也就是通俗说的最佳的因材施教。

工具数字化更加精确地去定位学生在短期之内的学习成效,让新工具的使用者尽快地能够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能够提高所学之人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质量。新的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工具而言不能说作用是空前的,但是必然会引起所学之人的好奇。这种新工具必然会受到质疑,其作用是否所述之大,其结果在笔者举办的南京农业大学第一期“再叙兰亭”书法艺术沙龙中得出结论。人的进步都是阶梯性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这种数字化定义的书写纸张从小格子到大格子慢慢地放大空间提高难度是具备一定科学依据的。

这种新的形式仍然始于初创阶段,也可以说是在理论成果萌芽的阶段,目前研究表明工具数字化仍然是规范、可行的,但其中所蕴含太多特殊性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种构想目前可以作为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书法教育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