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术课中如何上好国画欣赏课

2019-04-07吴寒冬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

吴寒冬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民族文化代代传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画,国画的笔墨和风格是中国人精神追求和传统思想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因此,在美术课程中,也应当注重和运用国画欣赏课程,来提升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审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绘画作品鉴赏力、艺术情操以及国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中,笔者就阐述了国华欣赏的内涵,并重点探讨了如何提升中小学美术国华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国华欣赏课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文化强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和传承,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中之重。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普及,从而在其成长过程中烙下文化印记。

在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国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无论何种主题,都能够将作者的思想和观念完美地反映出来。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在课堂教学和教材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稳步发展,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国画欣赏课,来引导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加以感悟、学习和传承,真正发挥国画的内在意义。

一、关于国画欣赏的基本内涵

我们常说的国画,就是指使用毛笔和研墨在宣纸或者绢帛上绘画的作品。国画的题材比较多样,主要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以及鱼虫画等。其中,山水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描绘;人物画的主题主要是对某个人物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描绘;花鸟画和鱼虫画则是对世间万物进行描绘,既可能是对各种事物姿态的描绘,也有可能是对某种精神的展示。可以说,国画的内容包含万物,涵盖并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不仅是对哲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完美体现,也是从古至今对和谐思想的全面反映。

所谓国画欣赏,简而言之,就是赏析国画,目前,国画欣赏课已经被列入中小学美术课程当中,通过国画欣赏课程,教师可以将国画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和情感意境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国画的艺术气息和表现手法,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绘画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小学学生尽早培养正确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二、关于提升中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一)引导学生对国画的笔墨内涵深入理解

所谓国画技法的总称,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笔墨,笔墨不但是国画作品的精髓所在,更是其审美参照,通常情况下,国画作者都会在笔墨间将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追求融入和体现,也是通过笔墨将自己的心灵和笔下的事物紧密连接。因此,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课件或者视频的形式来仔细解读国画作品,以帮助学生们一方面全面掌握国画的基本要求和设色原则,另一方面深入理解国画中的笔墨内涵。

我们以齐白石的《柳牛圖》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来体会其水墨润泽的物象主体,二是引导其欣赏和学习齐老先生的色彩运用和笔墨技巧。具体而言,《柳牛图》的主题是牛,使用笔墨的形式绘成大小两头牛,并通过浓淡色彩的运用来体现其层次感和体积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品投放到课件中,并各个细节放大,尤其是笔墨浓淡的转变细节,让学生们感受如何用黑白两色就可以对所有色彩进行包罗体现,如何使用聚散和虚实的技巧来呈现世间众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会明白国画的色彩并非局限在事物本身,而更多地是一种观念和情感的色彩,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国画的色彩审美观和笔墨内涵。

(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体会国画的意境美

在中小学的国画欣赏课中,教师应当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国画作品中的美好意境讲授给学生,让学生一方面能够对作品中实实在在表现出来的事物和形态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作为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虚实观,实中有虚,虚中带实,应当将国画作品背后的意境、蕴意以及作者的所处所想全面地传达给学生。

我们以宋代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虽然这幅作品的内容只包括一叶扁舟、一位钓者、一副钓竿和荡漾的流水,但是这幅国画却传达给我们一种冷风瑟瑟的感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画面中河岸的冰雪覆盖之感,让学生们体会这种虚实相生的描绘方式。具体而言,美术教师应当将画面中的情境介绍给学生,尤其是钓鱼者的孤独寂寞,为了养家糊口,在寒冬腊月,冒着严寒冷雪独坐船头,只为钓到鱼儿填饱肚子,然而却一直钓不到鱼的孤苦处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播放比较悲凉的背景音乐,或者朗读诸如《江雪》等同样韵味的诗歌,来帮助学生营造意境,让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钓者,做到情景交融,观物生情。

(三)通过国画欣赏课引导学生们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意识

事实上,在中小学开设国画欣赏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们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向上意识和国学素养,教师通过将国画作品背后的蕴意和作品中的千姿百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无意识地丰富自身情感,培养良好的艺术价值观和审美观,学习国画作品中的精神和态度,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课中设置国画欣赏环节,对于学生国学素养、绘画技能和意识形态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各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国画作品的蕴意,从而在其未来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彦.中小学美术课中如何上好国画欣赏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7 (44).

[2]王雪.提高初中国画欣赏课教学效果方法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4 (3):248-248,249.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