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19-04-07张银堂陈芳张保胜郝远强高爱华韦秀华徐茂田
张银堂 陈芳 张保胜 郝远强 高爱华 韦秀华 徐茂田
摘要:本文调研了商丘贫困地区现有扶贫产业和取得的成效,梳理了第一二三产业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讨论了商丘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策。本文根据产业结构研究产业扶贫模式,考虑产业自身的行业属性,更有利于推广。
关键词: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对策
一、前言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也是“五个一批”中最难的一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较为全面,但还缺少关于产业扶贫的系统研究。2015年以来,论文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产业扶贫已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针对河南省产业扶贫的现状和问题,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王晓宇[1]总结了河南省产业扶贫的模式,王朋云[2]对产业扶贫发展较好的重度贫困村进行了调研,林万龙[3]等对河南等省贫困县进行调查后总结了产业扶贫模式,黄豆[4]提出了产业扶贫法律研究的思路和建议,张伟芳[5]研究了河南省文化产业扶贫的意义和路径,刘云[6]指出产业扶贫普遍存在的问题后建议“以政策换机制”综合施策,杨佩雨[7]总结了信阳市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洛阳市老促会[8]对洛阳产业扶贫进行了调查,宋书超[9]调研了商丘市产业扶贫,张晓嫒[10]开展了滑县产业扶贫问题研究,单岑林[11]分析了洛宁县产业扶贫采取的模式,胡美林[12]等进行了秦巴山区产业扶贫开发研究,丁浩[13]等探访了河南潢川产业扶贫现状。
本文调研的区域为商丘市贫困村,梳理了第一二三产业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商丘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确定33个贫困村样本,收到线下线上问卷共100份。根据调查便利的原则,现场考察27个贫困村样本。由于时间有限,调研的样本数量较少,提出的部分问题可能存在片面的现象,对完整产业链的调研不深入,对非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情况关注较少。
二、商丘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及特色
商丘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有920个贫困村,68.77万贫困人口,居河南省第3位。在产业扶贫方面,商丘市坚持一户多策,因地制宜,注重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激励,引导贫困户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电商等产业,采取“龙头企业+金融+保险+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扶贫组织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商丘市开展的产业扶贫工作主要有:
(一)第一产业扶贫
商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夏邑县形成大棚蔬菜、蘑菇种植、油牡丹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等规模化产业,2万余贫困人口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虞城县建成10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成为全国甚至世界最大的芽苗菜基地。贫困户既可以在基地务工,也可以用土地、小额信贷加入合作社进行分红。虞城县实施奶牛托管养殖扶贫工程,贫困户承贷资金,科迪集团担保、还贷并负责运营和销售,给贫困户分红。围绕奶牛养殖,农户种植玉米、青贮玉米,公司收购,农户实现增收。柘城县发展辣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财政奖补政策,形成了以辣椒、大蒜、韭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带。宁陵县着力發展畜牧养殖、优质酥梨、特色蔬菜、富硒瓜果、特色加工等产业,探索出“宁陵牧原5+”产业扶贫新模式。民权县发展大棚芦笋种植项目,帮助34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积极推进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和科尔沁3万头肉牛养殖项目。
(二)第二产业扶贫
1.加工制造产业扶贫
商丘特色加工制造产业发展迅速,虞城县建成纺织服装等专业合作社110家,吸纳贫困户约1600户。民权县的主导产业是制冷和葡萄酒,制冷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夏邑建成加工示范企业12个,吸纳5万多名留守妇女就业。睢县建成鞋材加工和电子加工带贫效果明显的“村级卫星工厂”。
扶贫车间是加工制造产业进行扶贫的有力载体。政府投资,车间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运营扶贫车间,吸纳留守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效果显著。截至2017年底,商丘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034个,基本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夏邑县扶贫车间主要加工打火机、宫灯、旗穗、中国结等手工安装和手工编织,柘城县扶贫车间以服装加工为主,睢县扶贫车间以鞋材加工、电子加工为主,虞城县扶贫车间以农副产品加工和中药材、钢卷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主。
2.光伏扶贫
村级光伏电站是光伏扶贫的主要方式,也是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商丘积极推进光伏电站贫困村全覆盖项目,建成858座村级光伏电站。政府为村级光伏电站提供建设资金,收入属于村集体,贫困户分红受益。每个光伏电站设计功率300千瓦,每年收益24万元,能够帮扶6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3.家庭手工业扶贫
虞城县居家灵活就业促增收,主要是来料加工纺织品和五金加工。民权县王公庄村建成“中国画虎第一村”,原贫困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进村。
(三)第三产业扶贫
1.电商产业扶贫
电商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贫困人口既获得了更多购买物美价廉产品的机会,也可以从事电商及物流配送等关联产业实现转移就业。近年来,商丘市建设了3300多个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成3070个益农信息社,覆盖了80%的行政村。宁陵县创新电子商务扶贫模式,促进梨、酒等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带动3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柘城县在70多个贫困村、睢县在47个贫困村建设了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带动贫困户开展网络销售。
2.旅游产业扶贫
商丘市旅游资源丰富,6个县全部上榜河南省旅游扶贫地图,36个村庄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三、商丘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不准确,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产业扶贫离不开地方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参与,三者的角色定位不精准,导致无法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处于中间位置,应当定位于引导和服务。在问卷调查中,有64%的贫困村有政府主导的产业项目,61%的受访者愿意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产业项目,31%的受访者认为是政府应该主导村产业发展。但实践过程当中,政府存在大包大揽现象,调研不充分,没有充分听取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意见,甚至强行推进产业项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带头人,在联结农民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调研中发现,不少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节,经营主体带贫的社会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农业企业在享受扶贫红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贫困人口上升的途径。有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挂牌社、空壳社,缺乏足够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贫困户是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参与深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中51%来自于务工,愿意在村头的扶贫车间务工的受访者占67%,愿意投资当地产业项目的占61%。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贫困户直面市场的风险较大,在与带贫经营主体的对话中处于劣势,往往只是从事单一的种植、养殖和产品初加工,无法在产品的深加工、销售等环节收益,这对贫困户自身能力的提升并无助力。而由于目前技术人员的缺乏,只有40%的农户参加过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培训,参加市场信息、营销等劳动技能培育的比例更低,政府对提高贫困户自身能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当面临市场风险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首先压缩的是农户参与的下游产品的利润空间,出现丰产不丰收,挫伤了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
(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为了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融资困难的问题,由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的“政银保”“政融保”等金融扶贫模式在全省迅速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延缓了金融扶贫工作的进展。小微带贫主体信用贷款的额度较低,并且手续烦琐,使用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贫困户在填报个人信用信息时,刻意隐瞒实际财产和收入情况,造成信息不准确。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大型带贫主体和龙头企业,较多的产业扶贫资金向大户集中,形成了老板越富越扶的局面,带来了一定的社会不公。
(三)产品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
产品销售是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贫困地区农户普通关心的问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46%的受访者认为后期销售最困难。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了普及,农村淘宝服务站等电商平台正在加速布局,物流到县、快递到乡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农村电商服务站提供的服务比较有限,大多从事代购、代缴业务,能够运营网上销售的比例较低。扶贫产品触网难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特色性不强,农户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欠缺,很难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整理出有效的信息。
(四)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不精准
短平快项目能够让贫困群众快速享受到实惠,受到政府和扶贫干部的青睐。但实践证明,发猪牛羊、发秧苗大部分是不成功的。短平快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市场行情,例如大蒜价格2016年暴涨、2017年骤降,给大蒜扶贫产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味上马短平快项目,忽视见效慢、受益时间长的产业的培育,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分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扶贫是一项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政府应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建立产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投放扶贫资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政府做好产业的配套服务工作,推动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农业技术和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带贫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绩效考核,贴息贷款和补贴与脱贫成效直接挂钩。发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制定实施行约行规和标准,协调行业内企业的业务运作。贫困户是产业扶贫的主体,必须激发内在动力,营造“早干早得,多干多得,不干不得”的就业创业氛围。
(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是金融助力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也是“政融保”等金融扶贫项目的基础。发挥大数据价值,建立真实可靠、动态更新的信用体系。信用评级的对象不仅包括贫困户,也应当包括带贫经营主体。
(三)创新扶贫产品销售模式
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减少产品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河南广电喜买网支持第一书记电商扶贫项目,探索农产品直销大型商场超市的道路,发展前景看好。拓展农产品订单销售的渠道,尝试直供学校食堂。在城市设立扶贫产品体验餐厅,搭建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消费者既可以品尝特色农产品,也可以进行订购,结合物联网技术,产品溯源,建立消費者和农户之间的互信关系。
(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拓展产业扶贫的扶持范围,以一村一品为主,但不局限于一业一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校地合作,深入基层,开展农业课题研究,培育新品种,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遴选农技专家,以项目为依托对贫困人口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业品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产业扶贫集体商标。夏邑县大力推广农民教育,构建产业扶贫带头人培养模式,荣获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案例。商丘师范学院在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既采用资助母山羊——回收育肥羊模式,发展短平快养殖项目,激励了贫困户养殖的积极性,又发展油牡丹套种核桃树等虽见效慢但长期受益的种植项目,有利于贫困村的稳定脱贫。
参考文献
[1]王晓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61-63
[2]王朋云.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林万龙,华中昱,徐娜.经济纵横,2018,(7):102-108
[4]黄豆.人间,2016,227(32):87-87
[5]张伟芳.文教资料,2018,(20):40-41,122
[6]刘云.决策探索,2018,(3):20
[7]杨佩雨.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8]洛阳市老促会.中国老区建设,2018,(2):19-21
[9]宋书超.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1):52-54
[10]张晓嫒.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1]单岑林.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2]胡美林,李宁.经济论坛,2017,(6):57-63
[13]丁浩,刘健.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6,(7):38-39
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应用性调研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6-JSJYZD-045)资助。
(作者单位:1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省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重点实验室,2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