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2019-04-07王振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奥楚创设情感

王振华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做课堂的主人。因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解决学生的“兴奋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学生富有个性的知识、经验等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教学中动态生成若干个小问题,让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这时,学生感觉到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进而去自主学习,主动创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就自然增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就得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在教《变色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课文围绕着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一事,着重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这样在变来变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刚一看到,觉得“老虎吃天,没法下爪”,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信心,但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课文叙写了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文中对奥楚蔑洛夫的“手指头”和“军大衣”的细微描写有什么作用?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课文有一处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其有什么用意?通过这一系列动态生成的资源,使学生很快有了一个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讨和交流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态逐渐清晰而丰富起来了。这样,主问题就在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得到了解决。

二、实施体验性策略,解决学生的“触发点”

古人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行之”,这话旨在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抓住学生的触发点,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并通过主体的思辨与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样,在积极的体验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强化。

比如,在教胡适《我的母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我”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形象,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母亲对我的成长、成才影响巨大,你认为我最感谢母亲什么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就把教学的内容引向学生的生活:“生活中,我们的母亲也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你感受最深的有哪些情景?你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因此,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真挚感人的故事,宣泄了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样,他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具体的情感体验中得到培养和健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要“绝知”就得“躬行”。为此,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通过创设舞台场景、扮演角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皇帝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丑态,这样通过学生主体的参悟,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得到了净化和完善。

三、采取审美性教育,解决学生的“感染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赏文学语言,神游于诗化意境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呢?

1.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法国伏尔泰说:“外在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审美氛围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比如,在《枣儿》时,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审美主体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这样就达到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效果。

2.联想生情,创设以情生情,陶冶性情的课堂教学氛围。清代魏际瑞曾说:“诗文不外乎情、事、景,而三者情为本。”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借助文本的可感性激发学生的情感,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物,使审美主体处于饱满的情感状态之中,使其“物我同一,融美于心灵”。比如,在教《祖国爱,我亲爱的祖国》时,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用有声的语言传达无声的情感,将用诗中交融着沧桑的时代感和涌动着摆脱贫穷,走向新生的激情去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中增长知识,才干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在不断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语文教师只要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从以上三个层面,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漫步,情感的交融,思想火花的碰撞的殿堂,那么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会得到很大发挥。

猜你喜欢

奥楚创设情感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