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4-07杨家庆
杨家庆
引言: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其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且知识点众多,如果仅靠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很难全面的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达到能力的进步。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与手段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可以能自主的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对课堂中理解得不够透彻得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学习与补充,就能有效的完善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得学习更具成效。
一、创设情境
一个合理有效的初中数学情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有效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从而能够初步感知相应的初中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与商品的进价、售价、利润等相关数学量的应用题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在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创设一个商场购物的情景。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来扮演商场的营业员,其他学生来扮演商场的顾客。营业员要将商场中的商品一一摆放在货架上,并标明每个商品的单价,学生扮演的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相应的需求自主的挑选货架上的商品。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锻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商品的进价、售价及利润等等。这样的情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判断商品的进价、售价与利润三者之间会有怎样的规律,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一些商品实行打折促销,那么顾客买这样的打折商品会获得多少的利润呢?另外,商品打折的不同折数与顾客所获利的利润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又可以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主动的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探究[1]。
二、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根据自己现在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挖掘自己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致去主动探究初中数学知识,有效的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大多数教师都是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课件或板书的形式直接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断的向学生灌输固有观念,学生被动的接受相应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但这样的教学比较机械,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折纸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猜想,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就会逐渐形成关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猜想,从而想要探究相应的知识来研究自己的猜想,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师要以学生的猜想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引导,帮助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知识的乐趣。
三、学法指导
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总结起来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教会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速的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获取相应的技能,并培养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初中数学知识,更好的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比较相似的知识点进行类比,让学生以联想的方式来进行记忆。甚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初中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由于顺口溜比较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知识印在脑海中,加深对其的印象。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就会漏掉末项的系数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可以编一个“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二拉走。”这样的比较有趣的顺口溜,就能够有利于学生记忆完全平方公式,并以此类推,学习其他的初中数学知识点[2]。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初中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