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07许丽霞
许丽霞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在尊重、信任、宽容、激励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赏识教育的魅力,以及它对语文教学的帮助。那么,怎样更好地进行赏识教育呢?我浅谈如下:
一、善于捕捉闪光点进行赏识
上帝在赋予每个生命时,都是平等的。所以,无论孩子有多顽皮、多捣乱,肯定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尤其是后进生,要设法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老师的爱。我班四年级时转来一个男生王某某,除了数学成绩还可以外,其它的科目几乎不学,脾气暴躁。上课不学习,废话特别多。同学们都对他有看法,不愿和他接近。我当时做了好多工作,油盐不进,没办法只能耗着。一次,偶然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切。某个作文课间,我早早到教室里候课,却看见王某某正在用透明胶带缠粉笔。我问他这是干什么呀。他说:粉笔的腐蚀性太强了,我看见数学老师的手上都有裂口子了。那时正值冬天,手上的皮肤本来就干燥。哦,我忽然间明白了,原来这几天讲台上的这些粉笔都是他做的。可见,他还是挺有爱心的。于是,我临时改变了作文地低下了头,第二天我在班里读了几篇夸他的优秀文章。这个事情发生后,语文课上他竟然开始记笔记,交作业本了。一个月后,他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之间关系也比较和谐,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回想起来,他的变化起始于那次赏识。所以,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发现学生尤其是是学困生的亮点,及时表扬,激起他们的自信。
二、进行赏识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随意的表扬、称赞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比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而言,你再夸他很棒,他会觉得你是在敷衍,对于差生而言,你说他真棒,他会觉得你是在迁就。所以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因此,要想使赏识教育起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用巧用激励方法。1.教师的赞扬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例如,我们给学生作业本上的批语,喜欢用:认真、干净,你很优秀,我喜欢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可能一时高兴,但却很茫然。因此,这种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相反的,如果这样写:你的书写很干净,如能再细心点就更好。你的作业很认真,希望你能坚持下去。等等这样具有针对性、细致的批语能增加学生的信心。2.教师的赞扬要有启迪性。启迪性赏识不仅是一种理念,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的学习内动力。例如,我班有一名女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回答问题。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她读一个小自然段,她站起来,第一句声音小的的只能自己听见。“你读音准确,很好,如果声音大些就更好了。”读第二句话时声音响亮了,但是不是加字就是丢字,短短的一句话,重复读了三遍。我耐住性子,不急不躁。这样评价:李某某不怕麻烦,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啊!教师启迪性的鼓励不仅会使学生明白了自己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还会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真挚的关怀与温暖。
三、赏识要有艺术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赏识教育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在赏识教育中起着无足重轻的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师生之间不适合用语言交流,就要求教师用肢体语言。1、肢体语言的魅力。记得有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与爱心。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下轻轻地抚摸,甚至一个青赞许的眼光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赏识的快乐。记得班里有一个男生,一段时间特别叛逆,除了学习外啥事都干。我给家长联系过后才知道,原因是他的父母刚刚离婚,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办。把它交到我办公室,说了没几句话,然后给他一个怀抱。又轻轻地拍着她肩膀,告诉他没事,有困难老师会帮你。他的眼里噙满了泪花,流露出了感激、信任的眼神。通过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非言语交流,他以后变得懂事了,来自教师的这份细无声的爱意,会让学生变得坚强。2、示弱法的成效。对孩子的赏识可以是多种方法,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我家孩子原来语文成绩平平,想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太大起色。一次,我拿着他的试卷,请教他怎么做,他很高兴地给我讲解,而且讲得头头是道。此后,我经拿拿题目向他“请教”,使他感到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很自豪。语文成绩果然提升了不少。3、赏识要适度。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的一个特别的环节,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既让学生被认可,又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之,在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到赏识教育在维护学生自尊、建立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力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它给了学生应有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如何使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最好,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