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维品质 培养关键能力
——《电磁转换》复习课的教学与反思
2019-04-07丁祥俊
丁祥俊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新课教学越来越重视,对活动的设计和实验的开发动足了脑筋、花足了心思,但是对复习课的教学还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实验的再开发、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处理简单,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品质和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甚至会让学生感到复习课就是简单地知识重现和刷题,很难体验到通过复习来提升自己的乐趣。
一、常见的复习课堂教学案例
例如,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的复习,本章知识点难度不高,但知识点多而杂,缺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完这一章知识后,甚至有的知识点会混淆,比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影响感应电流和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因素等。因此,对这一章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从以往的听课观察的课例片段中,笔者发现上课教师基本上采用了以下这种处理方式。
教师通过导学案,把本章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填写,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边讲边对答案。接着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加深,最后通过习题进行巩固。这样的课堂,一切都掌握在老师的手中,所以教学进度也比较好控制,大部分出现在随堂听课中,也是我们老师所谓的“常态课”。
利用导学案,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知识点的复习确实能节约很多时间,而且让学生来讲解知识点也看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就单纯地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效果应该也不差,但时间长了学生还能掌握多少恐怕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整个复习过程中,实验是通过例题呈现,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这样的课堂,无论从学生的能力提升,还是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等方面来看,怎么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呢?学生的素质与个性又如何得到发展呢?
二、教学策略与建议
这种内容多、难度小的物理复习课,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甚至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的方式上多花点心思,避免以练代学。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享受快乐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以《电磁转换》复习为例,对这类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1.利用“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问题 复习是指再一次学习,唤醒以前遗忘的知识,从而加深印象,再通过学生活动、练习和思考,使知识在脑海中存留更长的时间。但“复”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重复,而是再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习”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练习,而应该是学生的思考与活动。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复习课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上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不了解了相关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就不能通过小魔术或者构建一个情境来引入,而要另辟蹊径。
比如,我在复习《电磁转换》这一章时,我通过出示如图所示的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在学生已知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模型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感到迟疑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因此有的同学猜想是电动机,也有的同学猜想是发电机,但很少有同学猜想既可能是电动机,也可能是发电机。然后再提问学生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说出方法后,请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并进行验证。我把这个模型作为原形,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回答是电动机还是发电机,并让学生说出如何检验提升至物理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同时也对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进行了加深和巩固,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样,我在复习磁体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并没有直接去复习,而是给学生一个物体去判断是否有磁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自主地复习出每个知识点。
2.利用“柳暗花明”的风格重组结构 本章内容多,很多时候教师都是按照书本上的顺序进行按节复习,当然这样也无可厚非,但很难帮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所以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将复习顺序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也许会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电和磁的转换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二部分是磁现象。首先通过学生猜想的发动机,引导学生复习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然后复习交流发电机的原理、构造及能量转化。接着通过表格将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对比,从而加深理解。然后通过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过渡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最后通过让学生判断物体有无磁性开始复习磁体和磁场。
通过这样简单地调整,学生就会有种陌生的熟悉感,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知识复习,又给学生梳理出一条复习主线,同时通过应用来唤醒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更便于学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3.利用“习以为常”的实验推进课堂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新课教学中离不开实验,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验。在课堂上重现实验,不仅仅能够调节课堂节奏和氛围,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视觉感受,触动学生的思维。
比如课题引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选器材来验证是发电机还是电动机;在复习到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时,学生提到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接着我就让学生设计并展示实验,同时提问学生在实验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学生都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但是当我问到如何转换的时候,他们就顿住了,此时我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是如何知道感应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的?学生很容易通过现象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同样,在复习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通过通电导体摆动的幅度反映受力的大小,通过通电导体摆动的方向反映受力的方向,通过前后知识的类比和知识迁移,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复习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实验时,我同样让学生猜想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什么因素,并自选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一个个实验把整节课就串联起来了,在实验过程中关键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4.利用“流水无痕”的拓展提升课堂 复习课的教学当然要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地基础上进行拓展,但是这种拓展要在教学过程中,悄无声息的渗透进去,让学生提升于无形中。
比如在分析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时,我是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来分析,引导学生提取关键字,从而得出感应电流与磁场和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有关,进一步分析出影响感应电流大小和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同样,在分析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与哪些因素有关,我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另外在整章知识点复习结束后,我并没有直接通过例题巩固,而是引导学生反思:磁对磁有力的作用,磁对电也有力的作用,你还会有什么推测呢?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很容易得出电对电也会有力的作用,并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不留半点痕迹,学生的思维、推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适合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使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都值得我们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