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思想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019-04-07周建
周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一直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有利法宝。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新型的观念及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探究性学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该学习方式最早出现在国外,是杜威针对科学教育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更强化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政治学科是思想塑造的关键途径,关乎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此,以下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和认知。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政治成绩提不上去,不是因为从心底里不喜欢政治,而是过于系统知识增加了学习难度,一时间很难找到好合适的学习方法。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教师的问题做引导,更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享受政治学习,发挥自己创造性和探究能力。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还要时时刻刻注意如何采取最优探究路径,提高学习效率,最大化激发潜能。在不同类型的学习探究中,能够锻炼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扩大学生进步空间。
二、高中政治思想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 高一教学内容一共分为两本教材,本文以《政治生活》教材分析为例,政治教师要分析教材的具体内容,并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探究效果。比如学习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时,按照教材编版分为两个课时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第一课时主要了解我国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作为社会公民,享有的权利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进行详解。接下来在“人民民主专政”主题教学中,除了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外,还要了解其本质,学生对人民民主专政内容比较陌生,学习起来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开展“传授——接受式”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列举,辅助学生理解。对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主题教学来说,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确定每一小组的探究主题,彼此间交流主题内的基本内容,分工合作,实现知识探究,了解各个层次选举制度,明白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
2.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结合教学设计的优化,紧扣教学主题,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方向。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必须紧扣教学主题,具备操作性。比如学习“民主决策”内容时,明确具体教学目标:了解民主决策含义、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清楚民主决策的过程、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感受民主决策意义。在此过程中,要结合探究性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增强情感,提高能力。此外,教学目标要与学生性格特点相结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政治学习难度,培养政治素养。
3.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恰当的研究手段 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学重难点,对重难点的确定能够体现出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把握程度。教学重点有时和教学难点是相互的,但有时又是相对的,在教学实践中,重点一定要突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需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来确定恰当的研究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优化教学过程。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它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是这一制度的基石,可以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了解该制度,将重难点知识细化。此外,学生可能对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等专有名词了解不到位,政治教师可以采取实地访谈和观察的研究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成直观,更详细化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内容,深刻地体会到人大代表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将实地采访结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学习,从中强化理解,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难点。
结语:由以上叙述可知,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的新宠儿。高中政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集智育和德育为一体,能够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另外,探究性学习以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为主,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基本目标。政治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引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优化探究过程,强化政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