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有效途径
——论初中德育“正心教育”
2019-04-07潘文峰
潘文峰
前言:正身为正心,正行、正人需先正心。正因为正心是做人之根基,是育人之目标,是现代公民之标识,所以我们博采贤智、审时度势,将“正心”作为初中德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将“正身、正心、正行、正人”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灵魂所在。初中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需要德育的学生群体,对德育提高的需求十分迫切。只有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道德教育中,才能使初中生更好地认同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正心教育”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其次,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下,以"诚信德育管理"为理念,建设课堂特色体系。从三个方面,约束-日常行为管理机制(即网络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导向——诚信修身的导向机制;激励-分层教育激励机制。这一机制在我的的课堂整合,体现了育人的全过程、德育的全方位管理模式。
一、创新约束手段,纠正学生日常行为
学生行为规范是教师德育工作的重点和抓手。我校从人性特点出发,建立学生日常行为的信息化约束机制,实施德育积分网络化管理办法,以端正学生心态,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约束。
教师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德育一体化数据库,并构建了以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处为主线的德育管理网络。各级管理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登录教师德育积分网络平台,通过记录、加减、统计每个学生的德育积分。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德育积分作为学生的德育考核,并开展学生综合评价,与学生干部任用、学生评价、奖励和惩罚。量化评价学生日常实际表现,坚持肯定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并对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进行动态量化考核。"德育积分制"符合道德养成原则、行为规范原则、以及自我教育和例行公事的原则。我校不断完善德育积分制度,通过过程网络平台反馈,家校联合督导,自我完善,优化德育积分网络应用软件。完善全员教育管理制度,形成全员重视、动态评价的教师德育管理模式。
二、建立引导机制,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践行“正心教育”
1.编写并推广"诚信修身"手册,培养学生内在灵魂 德育积分网络管理机制成功实施后,我校在德育管理中积极探索建立学生的精神引领机制,并编写推广使用《正心修身周记手册》。我们精心挑选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小故事,汇编成周记。一个个贴近生活、吸引学生阅读的小故事和简短的故事点评,让学生乐于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了解小故事所蕴含的一般原理。并记录下他们读后的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内心。
2.推进主题教育精品课程实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我校每学期制定主题教育课程目录,即: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班会。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感恩意识;面向新闻的主题教育班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知识为基础的很不同的研讨会,让同学们更加完整性的领会民族气节和生命的宝贵;技能型主题教育班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和生存技能。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能力。同时,我们将开展主题教育课的教学计划的选择,并逐步建立起优质主题教育课程数据库。班主任也会结合主题教育优秀课程库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班级,给每个主题教育教学。阳离子班会是一堂好课。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主题教育课质量的整体提升。
3.探索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精神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德育管理需要一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引导机制形成互补,激发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的动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
(1)搭建社区活动平台,鼓励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是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设立的一面旗帜。为了引导同伴教育的内容和方向,我校成立了学生社团。创建学生兴趣社团项目,举办"校园十佳歌手""读书节"等各类大型活动每年的"体育节"、"技能节",让每一个个人都能够有展示自己魅力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许多不知名的普通学生成为了学生中的明星,他们的事迹得到了传播。他们的行为受到了表扬,在校园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氛围,鼓励其他同学勇敢地展示自己,追求成功。从而重新树立自信,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内心需求。除了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外,教师还努力打造校内外勤工俭学平台。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社会心理的成熟,也鼓励学生了解自身与社会关系的需求。通过搭建勤工俭学平台,我们教师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物质贫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自强意识。目前,这批学生中有不少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反复挽留。
(3)正确对待问题学生,鼓励自我纠错。以唯物辩证的态度对待所谓的"问题学生",是教师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纠正学生的行为和深层次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行为习惯有偏差的青少年要纠正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言行,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我们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设特色课程,有序组织这样的学生,课程设置既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辨事理,明辨是非;还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件作品,感受成功。通过长期规范的专题教育管理,有严重行为偏差的学生能认识到正确的行为和举止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规范条件。
三、总结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德育建设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可以极大地促进初中德育的发展。但要有效地改变当前德育工作中的不良状况,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转变灌输式教学的空洞理论,积极引导学生。得到学生们的同情。进而激发学生的自觉追求,更好地开展德育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学生心中,促进中国梦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