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07章玉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技能型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章玉引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阶段性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它的课程开展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便可以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更好地理解。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规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学生要在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提高。所以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方法是当下极为重要的,多元评价的方法便为这种情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将从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便多元评价法可以达到更好效果。

一、多元评价法的含义

多元评价法的“多元”是在评价的主体和内容等方面上有所体现。而且评价的主体不单是学生,更包括老师、家长在内的人员;同时评价的内容不单是在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有在人际交往、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多元评价的时候,它的评价方法不单有笔试,也有上机考试,也包括一些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多元评价法是从多方面出发,进行对主体、内容和方法的评价,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有所帮助。

二、多元评价法的构建流程

一个好的评价目标是确定好的课程标准,为了在今后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价工作,因此要去不断完善评价目标,以便在今后的课程评价中有更好地基础。所以在评价目标的同时,老师要根据高中生所处现阶段的认知为主,再根据新课改的内容,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更好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和知识方面都有所提高。从侧面来说,评价的目标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也是评价课程好坏的基础。所以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确定以情感、技能等为主的评价目标,同时老师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内容,将不同主体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时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对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上所说的内容。

三、多元评价法的应用探究

1.多元评价法在理论教学的应用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习一切技术的开始,而且老师的教学内容大都以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为主,所以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上机实验打下基础,也为老师今后的多媒体教学提供帮助,为老师的授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因为这一类的相关课程的评价以学生和老师为主,所以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根据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对于老师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做出最后的评价。因为学生的性格和对事物的认知、学习能力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组,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最为准确的指导效果,老师也可以在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更改,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学生学习更多地相关知识。

2.多元评价法在综合探究型课程的应用 在现有的高中授课教材中,基本上每一章节都会有一些探究性的题目,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等等,这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基本属于综合探究型的课程,同时因为这一类课程的难度较大,因此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能力便有所提高,所以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采用较为多元化的方式,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就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学习来看,综合型教学课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而且因为综合探究型课程的独特性,这一系列的教学最终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和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方面等都有所帮助。

3.多元评价法在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方式 在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技能型课程中,大都以信息的来源与获取、网页设计为主要教授内容,而且这类技能型的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老师的教学演示、动手模仿和讨论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帮助。因为这类课程在教学方面着重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它的评价主体仍以学生和老师为主,而且在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准确性、敏感性的原则,并根据这类课程的特点,选择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因此在考核的时候要对学生的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进行观察。

结语:综上所述,要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并采取自我、学生和老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并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激发出自己的潜能,老师也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为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做铺垫。

猜你喜欢

技能型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