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细节的探讨
2019-04-07◎
◎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对于思维严密性和严谨性要求较高的科学学习而言,只有从细节出发,学生才能深入探究到科学知识,从细节中学到正确的科学内容,并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质。在初中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有意识地优化教学细节,将科学实验做细、将细事做透,从细节处入手,进而激发实验课堂活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演示实验中突出关键操作细节
学生对初中科学课堂的实验演示环节往往会抱有十二分的热情,特别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但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时,往往会存在一种凑热闹的心态,如“外行看热闹”一般,并没有仔细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细节,往往会遗漏一些关键性操作步骤,因此难以准确掌握实验操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鲜活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过程细节的观察中,做实验时让学生明确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对于一些细节要有怎样的判断等,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操作过程、相应仪器装置等,将关键操作细节暴露,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进而促进学生养成细致观察、探究的科学精神。例如: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教师要提示“细铁丝要绕在火柴梗上,通过点燃火柴梗引燃细铁丝”,并提醒学生在集气瓶底部铺细沙的用意,通过指出实验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观察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到新奇实验现象的同时,主动观察、发现细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无误地展示细节,从而让学生明确实验细节,更加了解实验现象,从细节处更科学地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原理。通过展示细节信息,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整个实验,更科学地模仿操作,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研究杠杆的平衡实验中,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杠杆中点支在支架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通过调节钩码位置保持杠杠平衡”等细节,并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实验数据记录,通过相应的数值理解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师生合作实验,规范学生操作,注重细节分析结果
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实验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演示规范实验操作,还应与学生合作实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一旁指导、启发,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规范操作的要领,使实验成功。当学生不熟练规范操作时,教师可以先简化实验操作步骤,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把握每一步骤的细节,从而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例如:在氧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盛氧化铜试管口向下倾斜,实验先通氢气,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氢气”等细节,并在规范操作时讲解注意事项,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在师生合作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共性的实验问题,及时指导,给予学生帮助,避免走弯路,促进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实验现象,注重细节,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了解,深刻认识实验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细节,从细节中更深入了解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更明确科学知识。例如:在显微镜观察根尖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将根尖纵切片放在载物台,并用压片压紧,保证切片不动,学生从一侧注视物镜,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转焦螺旋的方式仔细观察根尖,观察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对实验设计,从细节处体现学生新想法
科学探究实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初中科学实验设计应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符合学生特征,问题不宜太难,实验规模不宜太大,不求学生解决所有科学探究问题、难题,但要保证学生学会实验方法,形成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教师要结合生活和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验设计,改进实验细节,体现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制作小型地球仪实验中,在用乒乓球、铁丝制作小型地球仪后,有的学生在倾斜铁丝两端裹胶布,涂上明亮的颜色,改变铁丝两端固定橡皮泥的方式,在不影响乒乓球旋转的同时,保证小型地球仪的美观好看,这一细节处充分体现学生的新想法,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让学生在关注细节的同时不断实践,追求完美,进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