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2019-04-07王云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使命感人文精神人文

◎王云燕

一、人文精神的理性张扬

古典诗歌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个时期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和人文精神的精华。其张力的人性美和人文美是培养思想、情感和品格的重要教育工具,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诗歌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和艺术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生动的作用。诗歌的内在情感精神是时代思想的集中,是中华民族的品牌,是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诗歌的简练与情感的互动,是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最佳工具。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丰富的作用,如,人文、生活、社会关怀等。诗歌以其完美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歌独特的历史熏陶,对语文教学具有现实的接受作用。从教育功能的角度看,诗歌的人文情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诗词教学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中国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们在教育研究中,得到一个好的发展。在创造生活,情感,和其他方面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最终成长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并与社会和谐相处,发扬和谐精神。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艺术方向的内涵已成为人文教育极富感染力的材料;另外,它的社会生活感是学生迫切需要人文素质教学的标志。

1.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从本质上讲,社会是一个交际群体,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意味着真正的情感是关系的基础。中国古代诗歌总是以真实感、美感和感染力来表达情感,这是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塑造。情感不仅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而且,还表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如,对国家的眷恋、对社会的爱,等等。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友谊就像陈年的酒;宋之问的《渡江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将诗人对故土、故人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文关怀,诠释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这些优美的词语,在培养学生的友谊、情感、爱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2.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中,“修身养性、以德治国、天下太平”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这种高度统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体现在古典诗歌中。诗歌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使命,能使人思维开阔、思想激烈,对精神具有很强的熏陶意义。一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读与写”;第二是人文精神的塑造。因此,在诗歌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中国诗歌的历史文化长廊上,许多爱国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比如,屈原的《离骚》,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等,都是个中精品。这些诗歌包含着,对故土和家园的热爱,以及,保卫祖国的使命感,对促进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自然观念的培养 道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体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和谐自然”的思想,对我国的诗词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与自然融合为一的观念,使人们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具有与生俱来的依赖和亲和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些山水田园诗在自然精神升华的智慧下,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皆可入诗,这种对自然的崇敬。寄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观的人文理念,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作用十分明显,在深入学习后,自然会幻化为他们的品质。

4.健全人格的塑造 中国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君子之道一直是人格塑造的终极标准。许多优秀的诗歌表现了追求个人生命价值的精神,这也是当前学生最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些都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和奋斗精神。这些类型的诗歌,在塑造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以诵读为方法,强化体验感悟

余秋雨先生曾将中国古典诗歌比喻为“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像和建筑,代代相传的吟诵是这些经典的延续走廊”。古诗蕴含着过于深刻的精神观念,乍一看似乎有些草莽,但实际上,它是衡量文明产生的一种极好的尺度。学生更容易接受它,以一个纯粹和开放的思想。

选择适合学生自由阅读的诗歌,让学生独自去体验和感受,潜心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思想精髓,感受诗歌的真实意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反复使用阅读方法,如泛读,阅读,扩展阅读,在阅读广泛性的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多阅读精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实现个人价值,并且,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猜你喜欢

使命感人文精神人文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人文社科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