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2019-04-07李娟霞
李娟霞
一、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瓶颈
1.脱离现实生活 在当前中国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发现,语文专业是一种平面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决定语文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汉语言文学的本质,总结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词语的过程,因此,老师们也不太强调新一代学生对于中国语独特的认知方式的。目前,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习惯,面对新的媒体时代,有些语文老师没有能够实现自身很好的转变,摒弃从前老旧的教学方法,如果不实现新媒体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无法实现这个专业的既定规划。所以,只有将中国语言文学与新媒体技术充分结合,才会使得此专业获得正确的发展方向。
2.网络语言大量涌入 从某个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网络流行语所达到的目的来看,网络语言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和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给现阶段汉语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另一方面,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和独创性。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在表达形式上更为独特。它符合汉字的内在情感,容易为广大受众所关注,有利于促进中国现代语言文学的发展。然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不规则的语言形式,在给受众带来欢乐的同时,其也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异化,改变了受众使用传统汉语的习惯。它不仅改变和颠覆了汉语的语言习惯,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走向,并且,其也改变了正确的汉语语序和语言习惯。
二、汉语言文学传播在网络平台资源中的特征
1.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在当今新的语言要求之下,汉语言文学也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教学活动。而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各种资源的无缝连接。其对于汉语言的发展及其有益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所有需要的资料,通过视频等,媒体载体学习汉语言文学,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特别是,教师可以自由组合所需的资料,建立有效的知识系统,进而,整合出一个全新的汉语言文学体系。
2.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塑性 现如今,老师们都能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借助网络建立教学模板。因学定教,不必默守陈规。换言之,它是一个全新的汉语言以及知识宝库。比如说,老师可以将汉语实践放在口语知识中,把许多人们熟知的口语亮点放在特殊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整合所需的材料,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做一些练习。
3.在网络教学中实现汉语言文学的互动性 伴随网络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关系演变得妙不可言,其对中国的文学走向影响深远,因此,此学科的发展也务必要借由网络进行,教师能够单独地安排教学任务,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会决定未来的此学科的作用。
三、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追求发展,使人们在使用汉语的习惯上不断改变。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处理,教师必须辩证地看待其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发展,即,出现了很多新的含义,以及新的使用方法。同样,网络流行语可以创新汉语的发展状况。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网络语言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始终没有协调一致,有的网络语可能与汉语的规律是一致的,有些则不然。而且,他们的应用者大多数是年轻的学生们,学生本身也处在成长期,对一些语言的好坏分辨能力差,理解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所以,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也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语文教师务必要将语言的标准化知识教学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尤其是强化初中学生全面认识网络语言。如此一来,他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用好网络流行的语言,不致于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主动使网络流行语符合当前中国语言文学发展的规范。
2.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稳步发展,教师必须紧紧依靠网络平台来构建现代汉语言文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推广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打下基础,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建设。所有这些方面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大家所知道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最重要的优势是其信息资源基础非常丰富。如果能有效地运用,就能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能够灵活地使用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提供一个新平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并积极创造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的校园氛围。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3.合作教育的运用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通常都的以教师教为主,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这对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非常不利,这是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因此,只有在如今的网络中,一步步健全多样的、多元化的合作教育,学生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将自己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且接受教师的指导。特别是要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包括辩论、评论等专题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