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以素材问题为突破口
2019-04-07龙志高
◎龙志高
引言: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文化水平较低,政策的实施也会有不到位的地方,在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理论性、条理性,从而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的局面。而在农村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于作文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时选择素材出现大而空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民俗风情中、自然景物中、教材中积累素材,这对于学生写作来说大有裨益。
一、从平淡生活中寻找素材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因此,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最纯粹的素材。农村生活看似水波不兴,实则平淡之中亦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乡村生活,方能品尝到平淡之味、找寻到素材之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农村人民的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与农民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体会劳动的真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学生家庭的生活,学生在家时做些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其去用心感悟、全心思考。有一位张姓初二学生,在其教师的指导下,暑假期间跟随同村农民去田地里收割玉米,学生认真观察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在收割机无法进行工作的地方,该学生会帮助农民一起动手操作、亲手体会劳动的苦乐,学会了用眼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1]。
二、从淳朴乡情中寻找素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风俗民情和乡间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任何一个中华儿女都要秉持“叶落归根”的原则,时刻保留着淳朴的情怀。纯美乡情是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比如除夕夜晚的璀璨烟火、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清明节的上山扫墓、端午节清香四溢的粽子、中秋节的团圆赏月……这些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自古以来数不胜数、层出不穷,无不表达着农村的酸甜苦辣,学生可以在民俗文化中汲取有关素材问题的知识,认真领悟农村的风土人情。
三、从自然景物中寻找素材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农村错落有致的院落围墙、鳞次栉比的房屋、袅袅的炊烟、打破恬静气氛的鸡鸣狗吠、阡陌交错……都是农村独树一帜的景色。春意盎然,田地里草色如茵、油菜花儿长势喜人,一片新绿;夏日炎炎,土肥水美,各类瓜果蔬菜成熟,色香味俱全,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秋风袭来,棉花一望无际,铺满整片田地,村庄都变得暖和起来;寒冬腊月,玉米秸秆等各种植物秆儿像是坚韧不屈的哨兵,傲立在寒风之中……这些绝美景色随着不同的农时变化而变化,为农村描绘出一帧帧美丽的画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村庄,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并用笔记录所看所想,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积累了素材,一举两得。
四、从课堂教材中寻找素材
许多教师认为,课本是教师授课时学生才会用的,在课堂以外的空闲时间学生应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积累素材。其实不然,从两方面分析,第一,现代课堂所用的语文教材,收录的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具有阅读欣赏价值,还具有思考价值。第二,国内的一些偏远山区经济水平相当落后,吃饱穿暖已是奢求,良好的教育对山区人民而言更是可望不可即,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异常贫困、囊空如洗,又谈何有多余的资金去购买能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外书?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便是最优质的课外书。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本里就有许多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素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很好的一篇文章,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仔细向学生解释该文章的深层意思,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发思考,并且引导学生将文章内涵应用在作文里。
五、积累典型写作素材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收集典型的、常见的人和事,帮助学生认真地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积累并背诵一些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辞藻、常用的段落,认真研究章法结构,搜集常用的开头结尾、名人名言。多读书看报,学习新颖精彩的、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开拓视野,把握新时代新现象,为学生今后的作文积累优质的素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开阔作文思路,选择恰到好处的角度,让立意独树一帜,将有关素材、名篇名句整理,然后合理运用,进而达到丰富作文内容的目的。
六、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作文的所占板块为最大,作文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果的题目,因此,教师尤其强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仅限于帮助学生寻找并积累各式各样的素材、把素材问题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还应积极探寻、思考、研究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找到最适合现代作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作文质量提高达到最大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创新的教学模式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