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学习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2019-04-07黄理辉
黄理辉
“牵手学习法”是从传统教学经验逐渐演化而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合作学习法的细化和延伸。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和引导学生思维道德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牵手学习法”的特征和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的有着相似之处。将其合理地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够促使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牵手学习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分析意义重大。
一、“牵手学习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所以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就当前情况来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从而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合理地运用“牵手学习法”,则能够很好地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牵手学习法”主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合理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思维创新和深入的思考。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通常很难理解且十分严肃,同时这种课程在学生看来没有语数英那么重要,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敷衍。而合理地运用“牵手学习法”,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创新交流,而学生在这种背景下也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各方面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管理起来更加方便
“牵手学习法”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学生在交流互助下会变得越来越默契,班级凝聚力也会更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好了纷争就会变少,教师管理起来自然更加方便。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运用“牵手学习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而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会从各种真实案例中分辨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逐渐地形成正确的三观,在他们各方面观念还不够成熟的背景下为他们种下善良和正义的种子,使得他们明白怎样为人处世,提升他们的良好品质。
二、“牵手学习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牵手学习法”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非常符合新课标发展需求。将其合理地运用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要想更好地发挥出“牵手学习法”的作用,必须得运用合适的策略来进行开展,具体分析如下。
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就当前情况来看,教师的主体作用过于明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时候,只要学生不懂,那教师就会一直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依赖性将会更强,在遇见问题的时候不愿意思考,只会等待着教师进行解答,这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加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要。例如在“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一味地依靠教师描述,那学生将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需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且让学生运用“牵手学习法”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对方和自己。
2.创设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好的方法就是情境化演示,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和视频等开展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违法和不道德事件发生是非常可怕的,并且学会怎样去应对。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合理地利用书上事例,让学生评价一下怎样看待爸爸和奶奶的观点,然后运用“牵手学习法”讨论一下怎样合理地利用网络。通过真实的事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合理地运用网络便能够发挥出网络有利的一面。
3.注重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
要想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首先就得注重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民主与法治”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下民主的概念,然后对民主就是自由进行讨论发言。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如果教师学科素养不高,那将很难实现正确的指导,进而影响到“牵手学习法”作用的发挥。
总而言之,“牵手学习法”能够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促使个体与团体之间更加完美地结合,使得初中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形成正确的三观。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灵活选用各种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牵手学习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地实现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