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漫谈
2019-04-07◎
◎
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题在试卷中占比例较大,往往可以拉开学生成绩。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沿用到现在不无道理,阅读书目多了,学生在耳濡目染下会积累很多好词好句,还会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从而运用到写作中。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各种考试,在阅读教学中明显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改革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阅读是学生积累素材、完善语文综合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的眼中小学生还处于心智发展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自主阅读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教师会把学生当作阅读课堂中知识点的被动接收者,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理论内容,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阅读产生厌恶感,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很难主动参与进来,降低了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需要及时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改变错误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阅读篇目内容积极向上对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分辨文章的好坏,让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观念,保证学生的语文思想厚度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会如何分辨书籍之后也会在课外主动寻找好的书目进行阅读,减少教师对学生阅读书目的限制,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从本质上得到提升。
二、学会把握文章主旨
一篇优秀的阅读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学生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如果能确切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对于其阅读、理解其他内容会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合适的教学点,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或者创新合适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从而寻找、掌握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文章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以情动人。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革命友谊,感染每一个读者的思想。二是语言丰富。在刻画不同的人物和事件时,文章中运用的词语都非常到位,促进了思想与情感的升华。三是文章内容清晰。学生在阅读时既能被不同的事例所吸引,又能深刻体会到语言的情感。在教学初始,笔者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导入和提问。在后续教学中,笔者利用文章中较为经典的情节段落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在总结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尝试性的总结,培养其语言概括能力。
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
阅读也是一种主导的预习方式,在开展自主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对于容易理解的文章,能够做到粗读和略读,而针对不好理解的地方,需要多读几次,并且指导学生在读明白之处做好笔记、注释,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倘若依旧难以读懂,可以记录好一些难点与重点知识,并且在一旁写下自己的问题或疑惑。如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下,腾出大量的时间启发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词语、句式和段落,让学生分析对课文的感悟和想法;腾出大量的时间启发学生有情感地阅读文章,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情感与思想;腾出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沟通预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首先将不理解的问题提出,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四、以习惯为保障
在传统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学习被看作是一种暂时性的学习,其目的只是简单地应付考试,完成升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是以相对简洁、迅速的方法展开阅读教学,学生在功利主义的教学方法下,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规划学习步骤。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成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调整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一文时,由于课文较长,书写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懈怠情况,只进行略读,忽略其中很多精彩之处,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比较难懂的内容,更加不愿花费精力,导致阅读质量难以提高。这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逐句逐段的理解,养成分析课文重点句子的习惯。比如,对武松初见大虫的描写:“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这个句子,将其中的“按一按、扑、撺”等动词要深入领会。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扩展,养成主动扩展知识面、增加阅读量的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有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阅读中要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自我的肯定与学习所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