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创新性思维

2019-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性激情语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让学生具备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一代具有扎实基础、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初中英语中的创新性思维

英语课堂教育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是指以学生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之一,其能够让所有学生不断地从吸收、表现、反思、调整自我中得到成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创新性思维培养在教学中属于理念性的应用,整体来看,初中英语教育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创新性思维培养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促使教学的任务更加丰富,互动本身可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时刻集中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及时且有效地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任务,并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与习惯。因为任务设置方面的阶梯性,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都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对自身的英语能力给予认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二、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习思维的火种。学生有了疑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坚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问难,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中,由此启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Go for it八年级教材第6单元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单元的听说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观看一小段视频,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What is the name of the story?2.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3.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it?4.Do you know any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stories?观看视频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许多学生举起手来,说出了故事内容以及主要人物,同时也积极思考,给出了一些传统的中国故事。此时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笔者再进一步导入,展示一些传统故事的图片,每一张图片附上三个问题:(1)What’s his/her name?(2)What’s he/she doing?(3)What’s the name of the story?这时,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对他们的发言,笔者及时给予赞扬,然后笔者又加入了一个brainstorming,快速展示了更多传统故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故事的标题。通过这个头脑风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激情启动学生思维和创新动机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启动学生思维和创新动机,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创新教育铺设基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教材,结合并利用知识点的学习,采用各种激情手段,创设激情问题,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真正“动”起来。激情手段多种多样,可以以知激情,以新激情,以奇激情,也可以动激情,以疑激情,以趣激情,直观激情,争辩激情等不拘一格。例如,在Go for it八上教材中第7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阅读课上,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未来机器人》中的一段影片,激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提出问题:What can robots do in this video?What do they look like in this video?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机器人的功能和造型上。有了这个铺垫,学生在理解文本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就有一个方向。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寻找文本中未来机器人会有哪些功能和形状,这也为学生互相讨论奠定了基础。

四、讨论互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打开了思维的大门之后,学生的思想便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畅谈自己的看法和设想,发现并提出问题,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评价,交流中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讨论的根本在于启发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精心设置问题群,确定基本问题和扩展问题。继续以Go for it八上教材中第7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一堂写作课为例,设置的问题是What kind of animals might robots look like in the future?What do you think these robots will be able to do?扩展问题是:How you think a robot will help students with schoolwork in the future?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断充实自己问题的答案,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中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通过学习欣赏其他学生的劳动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取了新的信息,提高了写作能力,达到了运用语言的目的。

五、点拨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遇到了障碍和矛盾,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并在更高次上继续创新发现,讨论互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点拨,优秀学生求知欲望会再度被点燃,向更高层次攀登,一般学生也会获得丰富深刻的知识,产生更进一步的勇气,学习气氛再度高涨,讨论互动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学生潜能进一步被展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教师将传授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发展,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六、激励自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运用激励手段诱导学生创新发展上升为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运用初步形成的创新技能去大胆实践,创造性地自主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养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从而终身受益。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见解和设想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鼓励其不断探索创新,争取新的成果。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仅靠课内学习和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可能学好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就需要学生接触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或学生可利用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看英语杂志和画报扩大阅读量。同时,学生可以互相学习、研究和交流,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到,他们不需要在某一本书或某一节课内盯住几个单词、几个句子或某个语法项目才能学会它们,而是在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在语言的复现中比较灵活、比较容易地掌握语言,由于学生读得多、见得多,他们的视野也相对较广阔,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逐渐养成了一种新闻记者的习惯,从而达到了自动的目的,教师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这样,教师真正把空间给了学生,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用“活”的东西来教“活”的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把课本变“活”。因此,在扎实抓好基础的同时,发展自创性研究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发展。在质疑、启动、互动、促动及自动的一系列探索中求创造。在参与、实践、体验、创新中为学生施展才华创设时空,张扬个性搭建舞台,创造学生能力锻炼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感受头脑的风暴,智慧的冲撞和灵感的迸发,从而使学走上质疑——探索——发展——创新的过程。

猜你喜欢

创新性激情语言
语言是刀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我有我语言